六月人间寄玉笺,锦怀几寸忆童年。流光浅释春秋事,细雨微泠凤笛边。一页馨香花绽爱,百船骏泽鹤飞弦。倾城絮语倾城烙,半亩甘霖育白莲。
一生都在庆幸,自己在幼时就能得遇明师。
我是一个特别不擅长去忆往追今的人,没什么童年的好时光,但恩师是唯一的例外。当年由于入学早,个子只比课桌高一点点,上课看黑板很是吃力,经常将脸卡在桌角上。而那个时候的学生,考试又是看黑板答卷,平生第一次的考试,就磕破了鼻子,试卷全被鼻血染了而考砸……
我说我很庆幸,其中还包括我感谢我自己的倔强与叛逆。我很清楚,老师同学不待见我的原因,不仅仅是那次考试我得了零分。沉默寡言,离群索居,不懂脸色等等,都是我的短板,所以我从来不会怨怼谁对我的不善待;更何况在我的心里,人活着首先是为了取悦自己,取悦他人是锦上添花而已。
之后,我便以沉默以及拒绝与任何人沟通的态度逃避上课、考试和集体活动,只是选择做自己的心仪之事,去看书,囫囵吞枣似的那种;去吹箫,没几次在调上的那种;去画画,只喜欢素描小人书中骑马将军的那种;去练字,只因被中国书法或飘逸或遒劲的艺术感染力征服了,而后假模假样地模仿那种……
一个小小少年,除了课本,其他的任何,她都愿意潜心投入,叛逆得让人无可奈何。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口里的问题少年,在小学四年级的下半学期,终于为天空画下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我遇上了今生第一位恩师,她的名讳“李玉环”。
从此,李老师走进了我的视线里,也走进了我的生命里。多年后她告诉我——是因为在你的课桌里,看见了你写的字还有钢笔素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能自学这些,而不愿意学习课本,不愿意接触老师同学,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有教无类,是我应该秉承与坚守的,就是你读的那几句“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李老师真的就如同五彩祥云一般,将我这个住在孤独而幽闭山谷里的小小少年温暖、治愈了,也真正地将我救度了。她亲自扶我上马,让我奔向我想要的世界,长成一个自己喜欢的模样。
四年级的年终考试,我考到了班级前十。前十的学生要参加新一学期的数学竞赛,而我本应该在列,却遭到了质疑。在一片质疑声中,李老师为我据理力争。最终,我没能参加那次数学竞赛。但在竞赛试题一出,李老师立刻将试题写在了我们班级的黑板之上。
老师后来笑说“除了想作为一次全班的随堂考试之外,最重要的是想证明你的成绩与能力,看看你能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抹点胭脂水粉啥的……”
在李老师殷切的厚望里,那次的数学竞赛试题,我不但做了附加题,并且成为包括参赛学生当中唯一一个满分的学生。因了这份数学的天赋,与恩师的懿德施恩,让我在高考的试卷上,同样流露出了能令李老师粲然一笑的成绩。
恩师无疑是欣慰欣喜的,因为,我终于懂得了课本对于一个学生的意义。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域,有一种叩门砖,我们得去努力争取。因为这个叩门砖,能够让你有机会见识到更辽阔的天地,见识到你所钟爱的风景。但你不能囿于这个叩门砖里,因为学无止境,因为你最终要活成你自己眼里的你自己。
育一朵花,育一个生命,很像。笛箫演奏家陈悦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有过这样的话语:首先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中国的笛箫教育一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看来,老师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人类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从“老师”两字本身的解析来看,“老”字也可指代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观念,而老子最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所以这个“老”字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德”;而“师”者,则是韩愈《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包括育德、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