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第04版: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苏茜茜

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在金乡,其大蒜产业链的蓬勃发展,就得益于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据了解,2023年金乡县大蒜市场交易额达160亿元。成绩的背后,是金乡县已形成集科技研发、保鲜贮藏、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等于一体的大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同时,金乡县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土地的改良和边际土地的利用、小田变大田、“党支部+合作社”配套农业托管服务等方面,这些都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小蒜头做出大产业

夏日,正是大蒜收获、交易的忙碌季节。

过去,种蒜在金乡老百姓眼里是个苦力活。如何让农民轻松种蒜?金乡县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适用于大蒜耕种的机械设备,为大蒜种植和收获环节提供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原先蒜农自己把整个蒜苗铲出来,人工剪去上面的叶子,然后拉回家再剪蒜头,如今这个收割机一次性把这些活全部完成了,非常实用。”金乡县鱼山街道杨洼村村民杨振兴高兴地说。

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面积70万亩,加上带动周边区域种植大蒜的面积超过200万亩,出口量占全国的70%。如今在金乡县大蒜主产区,大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35%。

在金乡县马庙镇的蒜通天下产业园里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蒜商将收购的鲜蒜进行晾晒,空气中充满着蒜香。

批发商周祥来自河南,每年大蒜收获季他都会准时出现在金乡县。周祥的微信关注了一个名叫“蒜通天下”的小程序,打开小程序界面,行情综述、购销信息、价格走势等各项大蒜交易信息一目了然,客商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实现价格跟踪、买卖交易、物流收发、行情分析、金融服务等。蒜通天下产业园占地520亩,构建大蒜“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园区开发大蒜金融中心和大数据平台,提供全国大蒜行业最新动态。

大蒜上市期,金乡县对外发布“金乡大蒜价格指数”“金乡大蒜生产者效益指数”,通过组建中国大蒜产业信息联盟,联盟成员单位覆盖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及四川等20个大蒜产区,促进了同行间的信息沟通、经验交流。

小田变大田农户变股东

大蒜丰收,麦子黄了。在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田野里一片金黄。“现在收割小麦,只需割麦机在地里走一遍,就能完成收割、脱粒等环节,割麦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节省了农民的劳动力。”在金乡县马庙镇孟铺村党支部书记孟凡周看来,现代农业与科技密不可分,农业现代化让农业产量、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卫星遥感系统监测农作物的长势,每次检测出具病虫害、长势的报告,以此为据进行精准作业、飞防、管理。”孟凡周说。小田变大田,既方便了集中机械化作业,又提高了农户经济效益。

2019年,孟铺村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成立孟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统一开展“耕、管、防、收、储、销”的“六统一”土地托管服务。

托管后的土地亩均可降低种植成本60元至100元,增产100公斤至150公斤,助农亩均增收500元。通过流转、托管、置换三种方式,将村里的2700多亩土地“化零为整”,交由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实行规模经营。合作社采取“保底+分红”方式向农户分配收益,成本核算后,剩余盈余由村委会、服务组织、村民三方按照比例分红。

“以前农忙的时候,我在地里忙得恨不能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现在不用下地,还不用操心,可省事了。”种了大半辈子地,孟铺村村民薛保忠已充分体会到“坐享其成”的感觉。

小田变大田,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孟铺村规模化经营直接带来效益大幅提升,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零到百万元的逆袭,孟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2024-06-2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361.html 1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