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第05版:

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四个优化” 助力高质量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力度”。实行环评批复“1+1”,创新政务服务模式,2024年以来共审批23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企业在领取环评批复时,同时附送“环评/排污许可证的知识”活页。以“助企攀登”为抓手,致力于解决企业问题诉求,2024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共保障了28个项目所需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大力促进项目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速度”。对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工程建立常态化环评调度机制,开辟“绿色通道”,2024年高新区涉及省、市、县级重点项目94个,已完成85个项目的环评保障服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减时限”,推进环评审批“再提速”,提前介入项目环评编制阶段,压缩审批时间,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审批时限由法定的60个、3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7个工作日。强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2024年更新线上营商环境专栏生态环境政策文件、政策图解和政策解读信息18条。

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温度”。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坚持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42家单位,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坚持“包容审慎”和“宽严相济”的环境监管,给予“容错纠错”,实施“轻微不罚、首违不罚”,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守法企业正面激励和示范效应。持续推进“无感”执法,不断扩大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手段覆盖范围,已安装在线监控企业45家,用电监管企业101家,开展无人机、VOCs车载走航监测等多源非现场监管方式,非现场执法占比已达到40%以上。

优化帮扶内容,提升帮扶“精度”。实施“一对一”送政策、送技术上门服务,主动帮助企业申请中央、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资金负担,目前中央污染防治项目申请3个、储备1个项目,省污染防治项目储备3个项目。推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进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构建了产业园区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针对改善园区环境质量、发展重点行业、聚焦关键环节、兼顾全流程的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对纳入范围的50家企业实施并完成了66个整体清洁生产方案,进一步降低单个企业清洁生产成本。通讯员 石一鸣 刘启全

2024-08-01 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7634.html 1 “四个优化” 助力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