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张敏 张晓彤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拓宽共同富裕路径,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指出,“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济宁市兖州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发挥农业方面得天独厚的禀赋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推进共同富裕的兖州路径。
完善增收内生动力机制,为共同富裕凝心聚力。制定“扶志+扶智+扶技”行动框架,充分赋予其发展权和收益权。在“扶志”上采取典型示范、教育宣讲等常态化方式,引导农民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在“扶智”上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帮扶体系,提升多层次农村教育的普及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避免出现因受教育程度较低返贫的现象;在“扶技”上要以助力农村低收入群体提高生计水平为出发点,全方位打造具有长远增收前景的技能培训规划和乡村培训体系,以技能为底,以品牌立名,打造服务全国的高质量“月嫂团队”“厨师团队”“基建团队”。
坚持做大做强产业,为共同富裕强根固基。一要注重产业规划。兖州区对养殖业、设施农业等产业园区和居民区进行合理布局,促进产居融合发展。在连片发展的区域内要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结合乡村生态元素,挖掘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推动乡村发展的潜力,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提升发展质效。二要强化市场导向。逐步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市场经营主体+农户”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机制,在优先保障村民权益的前提下,由村集体合作社主导,采取多业主经营的形式。始终坚持将乡村特色作为基本依托,树立品牌意识,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建立专项农产品品牌,构建绿色化和智慧化的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引领力和带动性。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共同富裕破局开路。一是要优化城乡资源流通渠道,打破资源僵局。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市场流动,尤其是要利用土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在乡村地区开展创业投资,以有效解决乡村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建设需要消耗的资本、人力和技术等相关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结构,针对乡村教育、养老、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吸引力与支撑力。二是要持续推进“国企联片 民企联村”行动,搭建乡村振兴新平台。兖州区立足工业强县优势,以“国企联片 民企联村”为切口,推动10家央企、国企与8个镇(街道)结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对子,100家民营企业与100个村结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对子。明确“支部联建强堡垒”“人才共育促就业”“公益活动暖民心”“产业共建富集体”等六项联建任务,将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注入乡村,将乡村资产、资源、生态、文化等要素融入企业,推动村企供求互补、联合发展。以此充分发挥区、镇、村、企党组织组织力优势,不断推进资源要素整合,有效拓宽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 本文系2024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