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首位,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就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作出部署安排。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的坚强决心,必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七个聚焦”重大举措之一是“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首位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才能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确保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就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动全社会更深刻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根据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