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婆媳关系,自古以来是比较难处的。而这种关系,不仅关乎至少两代人的爱情与婚姻,也关乎家庭的命运。
《孔雀东南飞》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位经典的婆婆形象,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俩情投意合、恩爱有加,但婆婆就是看不惯儿媳,不时挑刺挑拨,槌床大怒,终将刘兰芝赶出家门,酿下一场爱情悲剧的绝唱。
那个时代,婆婆是绝对的权威,所以旧时有着“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说,而事与愿违的是,一旦媳妇“熬成婆”,却不再念及做媳妇的“苦”,反而长舒一口气,摇身一变,成了自己婆婆似的那种“婆婆”。
还有一种微妙的婆媳关系,比如《红楼梦》里贾母和王夫人的关系,就十分特殊。让我们一起来读,她们作为两代主妇怎样加持了一个家庭甚或家族的命运。
1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里,王夫人的娘家极有势力,但相继两个王家女儿嫁入贾府,说明了贾府比老王家更有势力。所以,贾母很自信地就把元春等姐妹们自小接到身边来教养,让她们读书识字,还请了教习嬷嬷,教她们针线女红和贵妇礼仪。
可是,“木头人”一样的儿媳王夫人满意吗?她在贾母面前极少言语,哪怕因为大伯子贾赦要讨鸳鸯做小老婆,婆婆贾母抓住她胡乱责骂的时候,她也不辩解、不反驳,而是双膝下跪听从婆婆的教训。在家族的宴席上,贵为太太的王夫人,除了伺候婆婆吃饭,也给姑娘们加餐,这就是封建大家庭的贵妇礼仪。
2
该做的都做了,该受的不该受的委屈,也都受了,王夫人真的对婆婆没意见吗?她真的是婆婆说的那根木头吗?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袭人来汇报宝玉的情况说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王夫人答道:“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
这贵为太太的王夫人,一把抓住袭人,赶着叫我的儿,对一个女仆掏心掏肺地说出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我管儿子很严格的,珠儿在世时,我是很会管的;第二,宝玉是老太太的宝贝,管紧了,如果气坏了老太太,担待不起;第三,宝玉被纵坏了!谁纵坏的?王夫人的前提说得很清楚,她是很会管儿子的,因为珠儿死了,宝玉被老太太接管了,她不敢管了,所以纵坏了!
我们从这里来看,王夫人对婆婆在宝玉的教育上很不认同。那么,由婆婆一手调教的黛玉,王夫人又怎么能认同呢?
3
王熙凤是个年轻的媳妇,做事干净利落,是十个男人也不及一的女强人。可她有个很大的缺点——不识字,后来识字了,得益于贾府的调教。探春管家的时候,王熙凤就对平儿说过:“(探春)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王熙凤佩服探春的一面,也有“知书识字”这缘由,从而暴露出王家的家教短板——女人不识字。王夫人能够看信,也得益于贾府的家教。
重德不重才的王家,与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府女儿相较,这种家族文化的冲突,应是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关系表面风平浪静,暗里风起云涌的根源所在。
4
两个豪富家庭对儿子的培养是什么样的呢?这真是戏剧性的冲突。
贾赦就曾经说过:“我们这样的家庭,原不必死读书的!”所以,贾琏不需要怎么下功夫读书,东府里贾珍爷俩也不怎么读书。
但是,娶了王夫人的贾政,其儿子们必须读书,而且日日催逼得很紧。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就集中体现了两个家庭理念冲突带来的婆媳矛盾的激化,我们来仔细读:
宝玉被马道婆下了魇魔法,生命危在旦夕,主谋赵姨娘言道:“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也受罪不安生。”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道:
“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吓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一面骂,一面哭。
表面上看,这段话是在骂赵姨娘,仔细一看,骂的这些话和赵姨娘没有任何关系,居然夹枪带棒骂的都是王夫人。怎么这样说呢?贾政的老婆是谁?那还真得是王夫人,赵、周二位只是上不得台盘的“奴才号主子”,论体面比不了平儿、袭人这些大丫鬟,又怎么能称得上老婆?
然后是逼迫宝玉“写字念书”的人是谁?赵姨娘会逼着宝玉“写字念书”“为官做宰”飞黄腾达吗?显然不会。而且,她也不敢“逼迫”啊。能够有资格逼迫宝玉的混帐老婆,只有王夫人一个。
老太太的嘴也够狠,一看心肝宝贝孙子出了问题,就有点口无遮拦,连“淫妇”二字都出来了,这可能和大孙子贾珠的死有关联。王夫人自夸“最是会管儿子的”,可是却把儿子给管死了。贾母又说道:“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这个你们是谁?显然是贾政和王夫人!宝玉和王熙凤中了魇魔法,贾府上上下下并没怀疑是赵姨娘在作怪,贾母将原因归结为“逼迫写字念书”上,直接把罪名扣在了王夫人头上。
当然,还有贾赦强娶鸳鸯时,贾母居然也怒骂了王夫人。虽然由探春出面澄清了,这是个“误会”,但这样的误会,未免多了些。
5
晴雯和袭人不同的命运,折射出了贾母、王夫人婆媳关系的综合矛盾。
贾母对晴雯的评价是“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而王夫人则深恶之,用了平生最恶毒的话语来攻击晴雯“病西施”“轻狂样儿”“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比别人分外淘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我留心看了去,他色色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
同时,采信了王善保家的“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以及王熙凤说的“言语轻薄”等评判,直接判了死刑。王夫人也承认晴雯的“本事和才华”,可就是看不上那“浪样儿”。
对袭人的评价,贾母认为袭人是“没嘴的葫芦”,但并不排斥袭人,反而给了袭人最高的丫鬟待遇。也就是说,贾母能够欣赏接纳多种多样的人才;而王夫人则深爱袭人“得人意”,深恨晴雯之“轻狂”,必得赶出去了事。
6
好了,总结一下吧。
贾母无论对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人,并没有采取过多么狠毒的手段致人于死地;而王家的女人手上,有多少血案?从王熙凤到王夫人,我们掰着十个手指头,能数得过来吗?而她们手上死去的这些人,有几个是真正该死的?
以爱的名义进行杀戮,这或许就是老王家的特点。
以爱的名义,进行溺爱放纵,这或者就是贾府的罪孽……
图为87版《红楼梦》剧照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