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4日
第03版:

圆满并不是最好的结局

——读老藤《草木志》

■佟掌柜

《草木志》整部书都氤氲着顺应天道、崇尚自然的氛围,深刻体现了环保主义的核心理念与人文精神的广阔情怀。它不仅描绘了人的世界,也描绘了草木与动物的世界,是一幅人与草木、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图。作家以笔为媒,赋予万物以灵魂,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仿佛能嗅到草木的清新与芬芳,感受到动物与人类间,微妙而深刻的生存共鸣与情感交织。

《草木志》以文学独有的魅力,对当代农村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见解与建议,展现出作者深邃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情怀。此外,书中穿插的俚语与歇后语,恰似点睛之笔,不仅鲜明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饱满立体,更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浓厚的生活底蕴与乡土气息。

人物塑造细腻深刻。大家都知道,小说主要是写人。《草木志》中的人物众多,其中,金子作为灵魂人物,其形象尤为鲜明。她是一位坚定的自然主义者,为了守护叶洲的灵魂与那片她誓死捍卫的土地,甘愿一生扎根墟里。她超凡脱俗的精神信仰,与对世间万物的深切悲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哨花吹,则如同小说的脊梁,他智慧有担当,幽默不失严谨,他踏实的做事理念与高尚的品格,支撑起整个故事的骨架。

故事情节的多层构建与草蛇灰线的布局。小说开篇以郑高的段子和一些日常琐事为引子,巧妙地将读者引入那个充满历史底蕴的300年古村——墟里。随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伏笔与铺垫,逐步揭示出,墟里村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方石两家的世代恩怨,包括蛇祸、土豆窖、三道鳞这三个主要事件,还有村中的一金三老之谜,以及外部新生村的威胁,镇里接二连三下达的,各种打破农民生活习惯与风俗,有违环境保护的命令,共同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情节网。扑朔迷离的悬念就像个钩子,不断地勾着读者的阅读欲望,直至小说结尾,才揭开所有谜团。

首尾呼应的巧妙与主题的升华。小说从开篇写驿路中断,到结尾驿路开通,不仅形成了叙事上的闭环,更喻示着故事的圆满。然而,圆满并不是最好的结局。小说最后,金子关于生命价值的深刻阐述,更是将小说的主题推向了新的高度。她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基石,批判了等价交换的自私观念,强调了无私与奉献的崇高价值。这一论述,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有朋友说,老藤的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总是不能圆满,比如《铜行里》的石洪祥和令狐可,比如本部书中的“我”和寒寒。我却不这么认为。男女之间,未必只有成为夫妻才可谓圆满,像石洪祥和令狐可那样,一生相互守护,心灵相犀,这种情感的升华,才是更高一层的境界。并且,本文中的我和寒寒最终有没有走到一起,作者留下了悬念。

现实关照的深刻与批判。小说在展现乡村生活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当下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作者指出,经济问题只是乡村问题的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心的离散与乡村文化的遗失。为此,他提出了以鼓乐之和化解矛盾、以概念凝聚人心、实现现代与历史贯通的解决方案。此外,小说还通过具体事例,对机关工作的形式主义,以及上下层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委婉的批判与反思。

小说中的辩证哲思及宗教观。小说中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历史与宗教的深层次思考。大奎关于青石碑的见解、老雷对谎花理论的评价,以及齐大牙对因果关系的阐述等,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辩证哲思与宗教观念。这些情节,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与层次,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思考视角与启示。

总之,《草木志》是一部集现实主义逻辑、丰富生活感知、独特视角与反向哲思于一体的杰作。它以环保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为内核,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与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它不仅是对乡村现实的深刻关照与批判,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颂扬。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一届小说委员会委员)

2024-09-04 ——读老藤《草木志》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0148.html 1 圆满并不是最好的结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