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艾兴浩)近年来,梁山县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为目标,按照稳增量、提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对接企业需求,送政策、送技能、送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构建协同保护机制,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效双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梁山县知识产权有效发明专利共36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增幅31.39%。质押融资39件,融资额3.94亿元,该项工作全市排名第1位。梁山县承担的1项省级专利导航项目“稀土产业”顺利通过验收。该县2家企业(杨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参与专利保险扶持项目,每家企业补贴6万元。2024年省级稀土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启动会近日在梁山召开,该县2家公司通过专利保险方式获得风险保障。
坚持“实”字为先,深挖知识产权高价值。深化“3111”工作机制运行理念,带领服务机构专职人员进驻规上企业,挖掘企业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导企业进入“理解创新-发现创新-主动申请-保护创新”模式;全面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开展高价值专利挖掘、布局,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价值专利创造和储备。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绿色低碳领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调研等一系列行动,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知识产权惠企政策、保险、项目申报和质押融资等问题,力争实现“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三方精准对接,为企业纾难解困。共走访出版印刷、汽车制造等领域企业150余家。
坚持“严”字为准,强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深化协同保护,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常规性开展知识产权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全面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截至目前,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0件,专利纠纷行政裁决2件,行政调解司法确认1件,专利纠纷行政调解4件。其中,商标案件8件,办理周期为27.63天;假冒专利1件,办理周期为12天,各项指标均优于去年全省平均水平。
坚持“新”字为要,实现知识产权质效同增。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梁山县先后建立济宁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梁山分站、梁山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平台,实现市场监管、司法、公安等多部门的横向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市、县、所”三级纵向联动,探索形成集行政调解、专家咨询、行政裁决于一体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模式。
梁山县市场监管局立足新发展格局,聚焦县域特色产业、行业龙头企业,全面做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系列服务活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县、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