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寨路一条街有不少小吃店,到了晚上,店家就把桌椅板凳都摆出来,从店门口一直摆到马路牙子上。客人来了,就点一点凉菜,要一点主食,坐在门口。差不多每个小店前面都是这样,客人不多,三三两两的。吃过了,就走了。也有客人不走,坐在那里谈天说地,说到很晚。我跟发小应该属于后者。
发小从学校出来之后,有一段时间一直跟我住在一起。晚上,我们没有什么事,就到那里坐着,要点凉菜、啤酒,聊点家常。但那条街上的夜市一直不温不火。夏天过了,发小去了南方发展。他走后没两年,遇到拆迁,那条街上的小吃店纷纷关了门。
从经二路往南走到红专路口,原来有一片也是夜市。丁字路口有一家店,卖炭锅鸡、酸菜鱼,价格比较实惠。我有三个老乡,在附近的小区租房住。我们经常会约到那里,点的最多的是酸菜鱼,四个人围着一个锅,再搭上一点凉菜、啤酒,坐上大半夜。时间差不多了,就各回各家。也是过了那个夏天,他们几个接二连三回了老家。以后,我偶尔还会从那里过。那个夜市不见了,但我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曾有一个朋友请我们到北环外面一个夜市,那个夜市大,摊位很多,人声鼎沸,热闹得不行。那一片周边原来有不少都市村庄,租户特别多,大多是打工人,到了晚上闲了,就都聚在夜市上嬉笑打闹。这里有个毛病,就是人太多了,我们几个人坐很近,说话还听不太清。
我搬家以后,小区南门外有一片夜市。这个夜市往西边走,原先也是一个都市村庄,再以前,还有一所大学。这附近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夜市也就很热闹。几个烤羊肉串的,就搁在路边,有几个壮汉一直在那里忙活。他们不停地翻着炭火上的肉串,烟气就从那里升起来。
这些烟气,与旁边做砂锅的、炒面炒粉倒腾出来的烟气,经常在空中缠绕,让整个夜市充满了油烟的味道,食客们就都被罩在了这种烟气中。他们在那里吃喝猜拳,谈笑私语,使得整个夜市喧闹欢腾很长时间,甚至午夜时分才能真正安静下来。
有一年夏天,夜市忽然来了一名歌手。他身上斜挎着吉他,手里拿着歌单,挨个桌子转着,让客人点歌。点一首歌,通常十元钱。但我注意到,食客们都忙着吃喝说笑,很少有人会主动去点歌。
歌手就有点落寞,但他并没有离去,依旧徘徊、期待。食客们走差不多了,他还在那里坚持。终于,有一个女的把他喊了过去。这是一个挺漂亮的女孩子,她点了一首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一开口就打动了我。他的歌声里浸透了忧伤,仿佛在诉说无尽的哀愁和迷茫。
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在纬四路附近开了一个烧烤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喜欢到他那里去烧烤。他把店里布置得很花哨,墙上贴了不少烧烤段子,很搞笑有趣。但我们还是喜欢坐在店外的大树下,总觉得大树下面好乘凉。
有三个写诗的哥们从上海过来,酒喝差不多了,诗兴也上来了,就每个人写一首,然后当众朗诵。有一个朋友可能是喝高了,诗中就充满了豪言壮语。我记得他写道,不过是三千年,不过是一座城,不过是一次烧烤,不过是一阵夜晚的风,吹过金水河。
福彩路上原来有一家很大的夜市,叫大城小爱。那里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周边围了几十个商户,场地中间百十来张桌椅。生意好的时候,常坐得满满当当。几百人聚在那里宵夜,想想就知道有多壮观。特别是赶上世界杯的时候,那地儿可热闹了。球进了,一片山呼海啸。
有一段时间为了招徕生意,这个夜市的老板还请了一帮美女模特过来,在门口迎宾助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对面也有一个夜市,不过是在屋顶上。要是有风的话,坐屋顶上会凉快很多,视野比较开阔,可以趁机站在屋顶上看看夜景什么的。这家夜市的生意也还算可以,开了不少年。但不知道因为什么,后来还是从屋顶上下来了。■许双福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