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0日
第05版: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青春靓丽 理工风采

先进的实训中心,学生在真实车间实训

虚拟仿真体验中心,构建了虚实一体化教学环境

深化理实一体,教师实训室授课

本报记者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庄子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是国家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强国建设,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深度校企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积极整合校政行企各方优质资源,强化专业建设、搭建合作平台、多元共育人才,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培养了大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专业群建设

山东神力索具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制造80级、100级、120级高档索具产品的大型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当前智能制造技术风潮席卷全球,神力索具正处于企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找上门来,双方围绕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合作意向一拍即合。

学校充分发挥产学研办学经验和国际合作资源优势,推动校企双方开展密切合作,围绕公司未来重点发展战略产品,共同打造和战略产品技术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和专利库,合作开发高价值发明专利,现已提报“索具产品受力分析中的载荷与约束的施加方法和装置”等发明专利8项。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学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对外交流机构,学校学习借鉴德国制造业先进技术和优势,强力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神力索具智能制造产业是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强化专业群建设的一个缩影。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创新者永立潮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精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济宁市“231”产业集群布局,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高端化工、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千亿量级以上的产业集群和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布局13个专业群,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航空应急救援等6个省级高水平(品牌)专业群,数控技术等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新能源光伏技术等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新能源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中德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中央预算内投资推进工程。

围绕产业发展升级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进入中德智能汽车实训中心一汽大众众育英才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一侧是理论学习区,一侧是一汽大众纯电动汽车ID4线控底盘解剖台架及实训车辆。学生们正在跟着专业老师查找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障碍。

“我们的实训室是‘照搬’企业的维修车间,学生的实训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融入企业,立马为企业发展发挥作用。”教师卢伟介绍说。他们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模拟汽车维修岗位工作流程,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快速提升。

“产教融合,必须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去接受大浪淘沙!”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学校专注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众多企业共同走在技术研发的大路上。为此该校构建了技术技能型课程体系与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进行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解析与重构。通过细分岗位技能—关联知识点—综合知识领域—建设新课程,从而构建了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目前,这种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已经在汽车工程学院6个专业实现了全覆盖。

学校聚集优质资源,牵头成立了济宁市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宁机器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济宁新材料产教联合体,牵头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光伏、煤炭智能化等3个省级、8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组建32个全国、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建设了5个校级和1个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14个校级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了“济宁产教融合研究院”。今年5月,学校“虚拟仿真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实验室”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实验室,是济宁市在该领域入选的唯一一家。

围绕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3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学生张容玉团队发明的智能烤箱系统,获得了山东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个项目被运用到当地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伟龙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了该企业生产饼干和膨化食品的质量差异问题。

“饼干发酵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一直都没有破解。”企业技术创新负责人说,以往人工检测饼干面团的pH值是控制发酵过程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法存在调整周期长、反应慢,人工检测误差大等问题,导致饼干发酵的精确度不可控,更是影响了成品的品质。

针对这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师生团队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学习国内外食品加工行业中其他饼干制造企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寻找现有技术的改良方案进行参考;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和实验室模拟,以验证新技术在饼干发酵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通过上百次的调整和改进,准确判断发酵状态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系统终于研制成功。

事业兴盛,唯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着力打造行业人才培养“升级版”,从知识体系、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等方面全方位的升级,来适应产业变革、技术进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围绕着济宁市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6个,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32个。对接相关产业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共同完善并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仅2023年,校企合作正式出版教材49部,并配套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已覆盖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达到30门。通过深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培养了一批真正符合企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地方发展是高职院校的使命担当,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答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校地、校企、校院等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着力成为服务济宁制造强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2024-09-10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1163.html 1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