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第01版:

汶上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产业富民幸福来

■本报记者 杜文闻

本报通讯员 张明 殷壮

高标准农田连绵成片,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富农产业拔地而起,农民笑脸幸福洋溢……近年来,汶上县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以莲花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先行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幅粮食安、产业旺、共致富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从“打工人”变身“股东”

“工作的机会少,挣钱的机会更少。”这是以前汶上街道莲花湖村的真实写照。村民王可光告诉记者,以前在村里就是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做短工,一年到头除去开销攒不下钱。为了增加收入,村民们很多都选择外出务工。

“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也来了企业家,只需要把地和房子收拾一下交给村里,在家就把钱赚了。”谈起现在的收入,王可光很满意。

据了解,汶上街道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基础,流转村内群众土地房屋,然后再统一对外承包,并为承包方提供劳务用工、基础设施、农用机械等服务。在提高土地流转价格、促进村民就业的同时,实现了集体经济新突破,村民也得到了实惠。

现如今,千亩荷花、油葵迷宫、农耕文化园等一大批网红景观拔地而起,莲花湖村发展成了暑期研学游基地,每年吸引周边县市区亲子游、研学游观光体验团队8000余人次。

“把房屋收拾出来为研学游提供住宿,一次就能赚500多元。”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马永兰眼看着住宿的游客天天不断,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务工服务,现在的莲花湖村,村民不出村就能挣三份钱,每户年收入平均增加近3万元。农民从“打工人”变成了“股东”,村民坐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赚钱,参与乡村发展、共建美好生活的热情日益高涨。

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这是来自法国的口感型番茄新品种爱仕401,具有风味浓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的特点,目前全国种植的很少,该品种每平方米产量达80公斤,棚区产量可以达到80万公斤。”绿港(汶上)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逄焕军告诉记者,番茄8月份开始种植,春节前就能进入收获期,正好可以赶上消费旺季。

“该品种对于生长环境十分苛刻,必须严格控制棚区温度、湿度、菌群数量。”逄焕军介绍,与高收益相伴的就是种植难度的几何倍数递增,种植全过程采取自然成熟、绿色防控的方式,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但是对于这座现代化农业园区来讲,全要素控制的智慧系统让种植变得简单起来,1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主旋律。

“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园区内温、光、水、气、肥全数字调控,节约水肥在3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单产比传统栽培提升至少30%。”逄焕军表示,在这里,告别了传统农业的“靠天收”,不受天气变化影响,根据市场行情来调整农产品种植,可以紧盯消费旺季上市,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园区可实现年产蔬菜300万公斤,培育优良果蔬种苗200万株,年产值1800余万元,惠及汶上县14个乡镇街道的152个村居,带动周边300余名群众就业。

企业有了“大商会”

华苑智慧农业示范园是汶上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占地1000亩,总投资3.5亿元,是以经营精品蔬菜瓜果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本身订单计划是120万斤左右,由于提前完成了十多个大棚的建设,产量达到了200万斤,迎来了大丰收。”伴随丰收喜悦而来的是销路问题,产量大大高于订单量,“多出来的西瓜该去哪?”成为摆在总经理张东平眼前的新难题。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张东平找到了汶上街道的“共富联盟”。经过联系,远在青岛莱西的成员单位马恋庄农产品国际贸易公司率先响应,凭着多年的贸易经验,短短三天,盒马鲜生、京东生鲜、银座商城接踵而至,近80万斤的货源一扫而空。

“联盟把我们聚在了一起,不仅让我们有了出路和依靠,更增添了携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走出困境的底气和勇气。”张东平说。

“现在的联盟就像一个红色的大型商会,而且服务要素更全,涉及行业、部门更广。”汶上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冲生动地形容道。据了解,目前汶上县成立“共富联盟”46个,共有成员单位651家,将产业园区、社区村庄、商超市场、物流运输、电商平台、主管部门等行业的党组织集合起来,实现了产业发展的一站式办理、全要素服务,形成了全县大联盟、镇街小联盟、行业全联盟的发展格局。

2024-09-23 汶上县以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2423.html 1 产业富民幸福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