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陈振驰
近日,经青岛海关隶属济宁海关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山东森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89吨环戊烷通过“批次检验”新模式顺利出口至比利时,标志着此项改革在济宁正式落地。
山东森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环戊烷、纯苯、非芳烃等产品,其中环戊烷产能居全国第一位,该产品作为硬质聚氦酯的新型发泡剂,逐步替代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现已广泛应用于冰箱、管线保温、医药中间体等领域,产品远销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地区。
“之前,公司生产的环戊烷每次出口前都需要海关现场检验才能签发电子底账,然后才能报关出口。现在,公司向海关提供‘合格保证’后货物就可以直接出库,预计每年货物节约的仓储、物流等成本能达30万元。”山东森之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防告诉记者,“批次检验”模式使企业可以更灵活地承接国际订单,缩短通关时间,提高出口效率。
“批次检验”是海关贯彻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部署要求,针对出口危险品监管出台的一种新型监管模式。今年9月起,青岛海关隶属济宁海关开展“批次检验”试点。“新模式实施后,济宁海关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选取试点企业,将符合相关条件的出口危险化学品作为同一个检验批次。企业首次申报出口时,实施现场检验送检,后续批次可单证审核后直接放行。”济宁海关查检三科副科长王岩说。
近年来,济宁海关不断推出呼应企业需求的顺势监管经验做法。综合企业信用等级、质量管理水平、经营规模等因素,“一企一策”实施差异化监管。自推出“批次检验”以来,通过该模式出口的产品已达100余批,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如今的不足半小时,货物验放周期缩短80%以上,提高仓库周转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企业出口效率明显提高。
下一步,济宁海关将按照“批次检验”工作方案做好风险评估,在“放得开,管得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扩大模式改革适用范围,释放更多降本提质增效的改革红利,以高水平监管护航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