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3版: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任桂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得出的科学判定。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节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讲,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唯物史观的发现扳倒了唯心史观“头足倒置”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提出从社会经济现实中寻找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内在动力。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社会经济现实中找到了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和途径。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为共产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直到今天依然是我们解释、解决现实困境,预见未来趋势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特征。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绝大多数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观点,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具体内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我们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认为,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性只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实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超越以往及同时代的各种理论,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开放性和时代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也是其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保障。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任何人类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先进文明,而是开放的、兼容的,从不拒绝任何有价值的真理,同时对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理论、思想和主义持有批判态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在于马克思主义立足时代又与时俱进。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后继者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经百年沧桑而不衰,在今天依然闪烁耀眼的真理光芒,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不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适应时代变化而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24-11-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7735.html 1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