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第03版:

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封斌

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凝结和铸就了崇高精神风范——周恩来精神,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革命人生观的完美结合,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

学习周恩来精神,有利于深刻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知。“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毕生的追求。他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的公仆精神就是对党执政宗旨的深刻诠释。历史多次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学习周恩来精神,有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周恩来出生于文化古城淮安,自幼受到“出淤泥而不染”祖训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就传统文化的范畴而言, 儒释道三种文化中对周恩来精神影响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当推儒家文化。周恩来关心民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和而不同的处事艺术,言而有信的君子风范无不打上儒家文化的深深烙印。周恩来精神中的公仆精神、和合精神与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敬业乐群、贵和尚中可以对应起来,展现了历史的深邃感和文化的厚重感。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充分发掘“立志于道”“仁政利民”“勤勉奉公”“知行合一”“修身齐家”“清正廉洁”等思想精髓,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内涵、新价值,特别是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政德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新”起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习周恩来精神,有利于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弘扬周恩来精神,特别是求真务实精神,有利于根据新阶段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践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切实解决好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弘扬周恩来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保证、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

2024-12-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1242.html 1 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