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实质上是一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前进的编年史。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征程上实现了“三个转变”。
从被动现代化转变为主动现代化
中国古代文明曾一度领先世界,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封闭的中国被强制卷入了全球现代化的洪流中,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下,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在此危难关头,为挽救国家与民族危亡,各类政治力量蜂拥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例如,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尽管尝试了各种方案,都未能摆脱对西方现代化路径的追随与模仿,被动地响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最终均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守正创新,主动地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首要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基于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先革命后建设”的战略思路,运用社会革命的手段和方式,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之后,通过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把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国家。
从外源式现代化转变为内生性现代化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各种现代化方案轮番出台,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但这些现代化方案都以失败告终。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现代化方案皆为外源式的,具体表现为经济上完全模仿西方工业化路径,政治上完全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文化上完全尊崇西方文明。历史与实践证明,脱离本国实际情况,盲目地照搬照抄他国现代化路径,终将难逃失败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实质上效仿了苏联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模式”弊端显露,毛泽东随即提出了“以苏为戒,走自己的路”的口号,标志着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幸的是,这一积极的探索起步不久便遭遇了国内外局势剧变的挑战。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毅然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从掠夺式现代化转变为和平式现代化
纵观西方发展史,不难发现,诸多西方强国的兴起无一不伴随着战争、掠夺、殖民与剥削。自葡萄牙率先开启这一模式后,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及美国等国相继登临列强之列,它们的现代化征程深深烙印着暴力与血腥的印记。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成为了西方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显著标志。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和必然选择。中华文明自古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原则,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到“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会理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之中。中国走上和平发展之路,既是对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基于近代历史苦难所形成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凌辱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了共同发展、和平发展,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和平式现代化之路,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作者单位:中共梁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