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2日
第03版:

珞珈山樱花

图文 喻建设

人间三月,百花盛开中,珞珈山樱花是独特的存在。

晨雾未散时,樱花大道已铺展成一条流动的云河,枝头的花瓣含露低垂,仿佛少女耳畔的珠饰。微风掠过,万千细碎的花瓣簌簌飘落,在青石板上织就一层薄纱,连空气都染上了淡淡的甜香。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琉璃瓦檐下,垂枝樱如流苏般垂坠,与灰墙上的爬山虎藤蔓相映成趣,古典建筑与自然花影,在此刻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暮色四合时,路灯初上,樱花在暖黄光晕中褪去清冷,化作一团团温柔的火焰。常有学子抱书穿行其间,花瓣悄然落上肩头,像一句未及言说的诗。若是逢着细雨,满树繁花便与伞阵交织流动,雨丝裹着残瓣坠入东湖,涟漪荡开处,游鱼也醉在春色里。

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樱花栽培记录,唐朝更为普遍,宫廷和私家庭院广泛种植,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均留下咏樱的诗句。日本权威的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域传过去的,时间在唐朝,日本遣唐使将樱花连同建筑、茶道等文化带回日本。中国史料如《新唐书》,也记载了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植物交换。

珞珈山早期的樱花,虽然大多来自日本,但起源地仍然是中国,其樱花的祖先也是在中国。而今珞珈山2000余株樱花中,有山樱花、垂枝樱、云南樱,以及来自日本的樱花。

最年长的垂枝樱已逾甲子,虬曲枝干上疤痕宛然,每年却依然奋力绽放。生物系的师生们为每株樱花建立档案,花期精确至小时,仿佛在记录一场永不落幕的史诗。

在珞珈山,樱花更是文化交融的见证者。当汉服少女执纨扇走过樱花树下,传统纹样与多彩花枝相映成辉,恰似文明长河中的浪花朵朵。

赏樱人的心事总被花瓣牵动。顽皮孩童捕捉飘花,青春少年追逐嬉戏,新婚夫妇交换誓约,白发教授追忆青春……每朵樱花都在倾听人间故事。摄影师的镜头里,晨光中的花簇是跳跃的音符,正午时分的绚烂是青春的彰显,月亮下的枝桠是凝固的墨迹,同一株樱花竟能幻化出多种美学意境。

最动人的莫过于深夜实验室归来的学子,疲惫时望见路灯下的樱花,恍若遇见守夜的精灵。这份美不因观赏者的多寡而增减,就像真理永远在寂静处闪光。

珞珈山,是中国著名的樱花观赏胜地,也是武汉城市的图腾。每年花季,通往珞珈山的道路会水泄不通。珞珈山下的茶农会推出“樱花云雾”,东湖船娘会唱起新编的采樱谣,就连热干面摊主也会笑着往酱料里添一勺腌樱花。这份融入市井的浪漫,让每个武汉人都成了护花人。

站在老斋舍顶眺望,樱花海与长江水共沐春风。想当年,抗日学子在花树下传递救国传单,今日少年郎对着花影朗读奋发图强的诗文——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时代,同样的热血与赤诚。

樱花年复一年开谢,恰似民族血脉的生生不息,提醒着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值得以毕生热爱,守护其每一次绽放。

对于樱花的喜爱与赞美,也融进了我的诗歌里。很早的时候,为樱花写了一首诗:“万紫千红竞斗妍,云霞漫舞共翩跹。须臾花谢香犹驻,长守春深四月天。”后因情之所趋,又写了一首:“不须天匠细雕裁,霞绮层叠映玉台。岂羡夭桃争俗艳,宁随素雪守皑皑。”

珞珈山的樱花,是时光的信使,是文明的注脚,更是写给祖国的长情书。当春风再度染红花枝,我们终将懂得:最美的风景不在远方,而在深爱着的故土之上。

2025-03-22 图文 喻建设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9616.html 1 珞珈山樱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