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2日
第03版:

老林家的访客

朱荔芳

晚饭后,老林照例泡上一杯红茶,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新闻联播的音乐刚响起,听到有敲门的声音,原来是对门的同事老耿。

老林是正处,老耿是另一个处的副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拿根葱借头蒜的,他俩谁也没少麻烦了谁。

今天看起来有些不同。老耿的手里提着盒茶叶,表情似乎也比平常郑重些。老林连忙让座倒茶,又把电视的音量调低。

稍作沉吟,老耿开口说:“有个事请您帮我支支招。”

原来,老耿是在为下岗儿媳的工作发愁呢。

儿子谈这个对象的时候,老耿是极不情愿的。儿子是本科,那姑娘只是个职高生。后来打听到姑娘工作稳定,关键是收费员福利待遇相当不错,再加上小子铁了心看上人家姑娘漂亮,老耿也就同意了。可突然间用上了信息化办公,儿媳这一行曾经的铁饭碗眼看着不保。儿媳抹着眼泪对公公抱怨,“我都三十多了,现在啥也学不会,您看着办吧。”

老耿只好到老林这儿寻计问策来了。

在老林思考的功夫,老耿试探着说:“我看别的小区有人在搞社区团购,想让她也在咱小区试试,得首先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社区团购,老林大致了解一些。极爱面子的老耿能想到走这一步,唉!

略加思考,老林表示不反对。老耿松了口气,笑笑,又请教道:“大家平时都坐电梯,步行梯基本没人用,我想把一楼的楼梯间作为临时存取货的地方,你说邻居们不会有意见吧?”在听见老林含含糊糊的“应该不会”的答复后,老耿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早上,老林发现楼梯间门口贴上了团购开团的告示,几个邻居在围着看,物业张经理也在。

一看见老林,老耿忙着招呼:“来,老伙计,扫个码!”老耿拿过老林的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了一下。看着老林加了关注,老耿拉拉老林的胳膊,笑着说:“老伙计,别忘了支持支持孩子啊!”老林点了点头便急匆匆去上班了。中午在办公室休息的时候,老林下了两单本来打算买的日用品,算是对老同事、老邻居开张的一个交代吧。

第二天下班回来,老林看见送货的电动三轮停在楼前,零星有人来取货。老林向老耿说声开张大吉,进了电梯上楼。换过居家服,他一边用湿巾擦着窗台上君子兰肥绿的叶片,一边探头往窗下看。只见老耿满脸堆笑地递送货物,还不停地弯下腰捡着地上的包装纸、塑料袋。也是五十大几的人了,老林在心里叹了一声。

接下来,老林觉得方便,常在团购群里下单购物。一开始,老耿的儿媳会把老林的东西顺捎到门口,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忙,总是忘,老林就得自己下楼去取,慢慢的,他下单也就没那么频繁了。

几个月之后,一场历史罕见、旷日持久的大暴雪,完全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居委会组织的供应小组,虽能满足基本生活,但临近春节,老林又一向讲究生活品质,和他的过年需求相比,还差得远呢。老林赶紧到老耿儿媳的销售平台上,把主要的年货订上了,看到有些商品标着“售罄”字样,老林有些担心年货不准能到自己手里,又登门亲自给老耿说了一声。

天气、交通正常以后,商场超市纷纷开门营业,可大家似乎对网上下单产生了依赖。老耿家的送货车,从最初的电动三轮,到客货两用,又变成了一辆厢式货车。车喇叭和司机的大嗓门,越来越不让人清静。老耿的儿媳,花蝴蝶一样地晃来晃去,看着也让人眼晕。

老耿这家伙的算盘真是打对了!奇怪的是,看到现在的老耿一扫愁容,老林并未像曾经替老耿发愁一样替他高兴。

一天下午,老林有事提前下班回来,忘了带楼道口的门禁,就想从步梯绕进去上电梯,却发现步梯口的小门不知被谁锁上了。还好,旁边贴着一个“有事请拨打”的手机号。接电话的是老耿儿媳,她正在送货,因为楼梯间存放大批货物,离开又不放心,她就把门锁上了,大约十多分钟就能回来。

老林等了足足半个多小时,老耿儿媳才回来。老耿看着她新烫的“爆炸头”和不以为然的表情,心里像塞了一团草。他脑中突然闪过那个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在沙漠寒夜宿营的故事。

老林最后一次看见那辆厢式货车停在楼前,是大约一个月以后,这次不是送货,而是来拉货的。老林听说,物业接到市长热线的通报,本小区有人长期使用楼梯间存放货物,属于违法占用消防通道和公共场地,责令立即停止经营。

步梯口再没人上过锁。走不走的,敞亮多了。老耿家的吵闹声和他脸上重现的愁云,又让人不太得劲了。

2025-03-22 朱荔芳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9617.html 1 老林家的访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