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雪
家风淳正,家国兴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作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的家风好坏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一定程度上是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在家庭的直观反映,同时还会带动社风、影响民风,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党员、干部用心涵养“小家”清风,才能合力共筑“大家”清廉。
涵养清正家风,明辨公私是基础。齐家,绝非易事。因为家庭属于私人领域,其中“情”字当头;而工作属于公共领域,“理”字为先。一般人都能体会到,当亲情、友情与利益、诉求在一起时,处理起来极为棘手,更何况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公职人员。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其掌握的权力和服务的对象带有公共属性,但其生活的家庭和交往的亲戚属于私人领域。生活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会受到“枕边风”、亲友情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所执权力与家庭私利直接挂钩,更是考验着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说苑·至公》中指出:“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涵养清正家风,首要一条就是告诫自己也警示家人,做到公权力运用与家庭利益分清、个人感情与党纪国法分清,不用亲情代替原则,更不能为了亲情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涵养清正家风,节俭戒奢是关键。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戒奢从俭才能避免贪欲败家。《周易》中有《节》卦,其主旨是节制、适度。《说文解字》将“俭”解释为“约也”,有克制之意。“节”“俭”二字相连,其本意即为对自身欲望的合理控制。《大学》中指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廉洁的反面是腐败,而腐败的“本”“始”就是贪,贪即欲望无度。纵观近些年来发生的官员违纪违法案件,其中导致家庭式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为了满足物欲而形成了“夫妻联手、全家上阵、共同敛财”的链条,陷入了“物质生活享乐化、精神生活颓废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涵养清正家风,关键是要告诫自己也警示家人,坚守克制自律的理念,养成俭约自奉的习惯,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坦荡永葆家道长久。
涵养清正家风,以身作则是保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清正家风的培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无论是明辨公私还是戒奢从简,都是言传和身教的统一,其中尤以身教为重。《礼记·曲礼》中指出“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外面官事不要在家里说,家里的私事也不传到外面去。像这样的治家规矩还有很多,但千条万条,以身示范是第一条。涵养清正家风,党员、干部应当身体力行、表里如一地讲党性、重品行,针对不良倾向及时“咬耳扯袖”,这样其言行才能对家人产生感召力和说服力,真正把“小家”的道德凝聚力变成“大家”的清廉生产力。(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