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黄秀川)自2023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来,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三个月内实现了从“纸质时代”向“数字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注入强劲动能。
2023年第一季度,该中心率先试水“一网通办+异地办理”服务模式,完成全市首例跨省域不动产抵押登记电子化办理。2023年5月1日,济宁市启动“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改革,实现抵押权注销、设立、变更等业务“零纸张”办理。2024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不动产登记规程》(TD/T 1095-2024)明确电子申请材料格式后,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改革再升级,自2025年1月1日起不动产登记全面推行无纸化,不再收取任何纸质材料,标志着济宁正式迈入“全流程无纸化”登记新时代。
便民利企,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改革后的“无纸化登记”模式,通过信息共享、直接获取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简化申请材料的同时,让企业和群众体验到了“材料终身制”的服务创新。通过“电子材料云空间”,申请人所有上传材料都将形成永久性数字档案,在后续办理抵押变更、产权转移等关联业务时,系统可自动调取复用历史资料。济宁市高新区某工程企业办理抵押登记时,通过调取历史电子档案,半小时内即完成业务,材料复用率达90%以上。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更释放了政务服务“减负增效”的潜力。
绿色登记,让政务服务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系统上线后,抵押登记受理后全部压缩至0.5小时内办结,二手房转移登记实现1小时内办结。据统计,该中心2025年1至3月已减少各类纸质材料使用逾8万张,减少纸质档案整理超20万页,极大节省了纸质档案的存储空间。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档案整理中解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疑难问题处理及服务质量优化中。预计每年可节约纸质材料打印30多万页,减少纸质档案整理超6万卷、80余万页,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