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0日
第03版:

兖州区

三个“一”写好乡村振兴民生答卷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吴限)本轮派驻以来,兖州区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目标,聚焦老、青、幼三大群体,深入开展为民办事服务活动,认真写好“老有所养”“青有所为”“幼有所育”乡村振兴民生答卷。

一颗心扶“老”,促进“老有所养”。针对帮扶村老年人实际需求,“第一书记”广泛争取派出单位、社会等资金、物资总价值129.11万元,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卫健局等部门单位,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开展义诊、义剪、文艺演出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49次,增强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与认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帮扶村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村庄解决水泥路面铺设、雨污管网改造、休闲文化广场建设等问题170余个,切实改善老年群众的生活质量。

一副肩培“青”,实现“青有所为”。利用春节、寒暑假等返乡时期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与青年人才就帮扶村在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认真听取青年人才在产业项目谋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50余条。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与帮扶村儿童共同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话未来”主题活动,通过知识分享、成长对话等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并捐赠100余册优质课外读物,丰富儿童阅读资源。“‘第一书记’新农人”抖音号、“驻村先锋”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以村居推介、助农销售、活动展示等不同题材发布短视频70余条,推介特色乡村21个,累计播放量260万次,带动乡村旅游3000余人次,助农销售颜店镇翟一村白菜、兴隆庄南大桥村蟠桃、新兖镇夏庙村梨子、小孟镇北门村生姜等农产品80余万斤,销售额达65万余元。

一双手携“幼”,助力“幼有所育”。以提升帮扶村少年儿童教育质量为出发点,“第一书记”充分整合资源,联合区政协、区科协等部门单位,开展“文化润童心”系列活动。从环境整治到农耕实践,从科学知识普及到传统文化体验,60余场活动精彩纷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升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帮扶村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第一书记”协调各方资源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场所,利用周末、寒暑假期间对其进行陪伴和辅导,发放学习用品、文体用品、奖学助学资金等共计1万余元,惠及帮扶村少年儿童50余人。

2025-04-20 兖州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648.html 1 三个“一”写好乡村振兴民生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