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第03版:

他山之石

文化“新三样”何以走俏海外

4月21日 《人民日报》 常晋

背景:近年来,包括微短剧在内的网络影视剧以及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产品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网络文学出海头部平台之一“起点国际”累计海外访问用户近3亿人次。

观点摘要:大量网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走向海外,不仅丰富了文化“走出去”的品类,更推动中国文化实现破壁式传播。

文化出海“新三样”则瞄准了更广泛受众,以共性语言打破文化隔阂。这些产品融入国外受众的日常文化消费,催生出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海外受众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文化标志、历史符号,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我们的精神特质、文明内核,以及产品背后精良的制作水平、创新能力。当然,文化出海“新三样”中有些产品的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中国文化产业以市场化的方式走向海外,实现从创意策划到制作播出的全方位输出,是令人鼓舞的进展,可以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互鉴,有利于形成更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赢得流量只是第一步,文化出海不能满足于提供“电子榨菜”,还应追求价值沉淀。一方面,要强化精品意识,以更丰富的题材、更优美的叙事、更精良的制作吸引海外受众。另一方面,要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打造集创意设计、产品制作、品牌孵化、营销发行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文化传播生态。

“人形机器人半马”留下超越奖牌的启示

4月21日 《环球时报》 社评

背景: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19日在北京完赛,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全球舆论给予这场赛事不亚于奥运项目的关注和兴趣。虽然参赛的机器人出现各种状况,最终完赛率也只有三成,但无论是人类选手、现场观众还是社会舆论,都对勇于参赛的科技企业和机器人选手给予了鼓励,“加油,机器人”这句话几乎贯穿赛事全过程。这场“并不完美”的机器人半马比赛背后,是中国社会从上到下业已形成的对高科技产业宽容、理解和允许失败的成熟氛围,是培育和激励创新主体不断释放创新动能的优质土壤。

观点摘要:亦庄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不经剪辑的直播方式,展现了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开放与自信。拿下冠军、亚军的机器人,分别来自两家2023年才成立的初创企业。比赛真实呈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阶段,让人看到年轻科技企业的锐意进取与创新活力,看到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通过比赛,也有外国企业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未来参与合作。中国的科技探索,不止为自己,也为世界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同样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奔跑。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科研人始终在自主研发的漫漫长路上坚持不懈。中国发展机器人不是要跟哪个大国一较高下,而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造福人类。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赛道,专注于人类面对的共同机遇与挑战,以合作共赢的思维冲破零和博弈的藩篱。

从更高层面看,人类社会的进程又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无论是科技革新还是社会变革,人类始终在历史长跑中继承前人的经验,同时为未来铺路。不同的民族、国家共享同一赛道,多元群体在差异中共存同行,通过协作推动整体进步。人形机器人半马的完赛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发展、交流互鉴的起点。这场“全球首跑”留下了远比奖牌更有价值的启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没有谁能够独自前行,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实现真正的突破和发展。

“神医神药”何以沉渣泛起?

4月18日 《广州日报》 杨博

背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剑指“神医”“神药”等广告乱象。

观点摘要:整治“神医神药”广告乱象,至少有两件事要做得更好。一则,斩断灰色产业链。没有创新的监管模式,是难以做到的。譬如,加强对MCN机构、网络主播和自媒体的信用监管,做好监管审查的前置工作,使监管覆盖全链条全过程。此外,要加强新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网络广告公司委托“网红”夹带“软性广告”,并根据粉丝数量支付报酬,往往难以取证和约束。平台可以搭建违法“软广”数据库,建模比对、精准识别违规广告,不给“神医神药”亮相登台的机会;运用AI技术测算广告的点击率、转化率,为依法惩戒提供可靠依据。二则,持续加强土壤治理。健康科普存在专业门槛,短视频平台要负起主体责任,在加强内容审核的同时,增加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让健康科普更加靠谱有趣。特别是针对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要想方设法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媒介素养,帮助他们克服健康焦虑。

从老有所“游”看银发消费

4月16日 《人民日报 》 尹双红

背景:慢节奏、重体验、有保障,近来,银发旅游列车颇受老年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2024年国铁集团共组织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运送游客超100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一些产品的旺季线路“一座难求”。从中不难看到,银发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观点摘要:目前,我国仍处于“轻老阶段”。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口为60至69岁的活力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有资金、有时间,且有较强的消费意愿。满足该群体消费需求,不仅有益于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前不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

发展银发消费,适老化改造不可或缺。加快各领域适老化改造,才能拆除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道道无形“门槛”,助其安享养老生活。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社交需求,精准对接老年消费群体实际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注重品质,才能让养老产品和服务成为老年人的舒心之选。

除了物质、硬件设施,老年人在情感上同样有需求。拓展养老消费场景,推动养老服务在专业和品质上实现双提升,定能更好满足老年群体新期待,共绘幸福夕阳红。

(华峰 辑录)

2025-04-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792.html 1 他山之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