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故乡的记忆中,最多的是与土地打交道,种收庄稼的情形。我家种过地瓜、小麦,也种玉米、棉花等。而关于种地,记忆最深的是旧时主粮地瓜的种收。
地瓜初夏栽种,秋天刨收,中间还有人工翻秧等活计。刨收季节到了,总是全家一起去。把地瓜秧拔掉,再从土地里刨,硕大的地瓜露出地面的那一刻,总是很让人惊喜,许多地瓜堆满一地,更是喜人。
收好的地瓜,大部分要擦成地瓜干,摆在地里晾晒。过几天完全干好再收起来,用地排车拉回家,放进秫秸箔围成的圆柱状的筒子里。需要用的时候,取出来一部分,打成地瓜面,做成煎饼,就是一段时间的主食。
收好的地瓜除了擦瓜干,也会拿出来一部分放到地瓜井里储藏。地瓜井要从地面垂直挖下去,直径差不多有1米,一般挖到约有两三米深,两壁留出些许小坑,方便人脚蹬着上下,底部挖出宽敞的空间。
一般用绳系上篮子,一篮一篮地往下运送地瓜。在井底把地瓜摆放整齐,井口盖上盖板,上边埋上土,盖上庄稼秸秆,外人几乎看不出来。
放在井里的地瓜,几乎可以保鲜一个冬天,吃到来年春天。想吃地瓜的时候,就打开井盖下去人取出一些。地瓜可以煮着吃,也可以做成地瓜汤。
旧时插种地瓜秧苗,去老远的地方挑水浇灌,还有刨收地瓜,擦成瓜干晾晒,然后装车拉回家储藏的情形,现在仍是那么清晰。虽然有劳累,也有喜悦,更有满足。
有一年种地瓜的情景,我终生难忘。周末从学校回去,正赶上家里种地瓜,也正巧要赶在邻人抽水浇完地之前,我家要抢着把地瓜种上。
家里人不停地一棵棵栽着秧苗,从地头上人家浇地的沟里,迈着地瓜垄一趟趟往自家地里挑水,浇灌栽好的秧苗。
等地瓜秧全部栽完,全家人累得疲惫不堪,我更是一动也不想动了。我能感受到母亲的心疼和无奈,也再次体会到了农人种地的艰辛。
除了收种地瓜,记忆深刻的还有收种麦子的情景。麦子当年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割,需要播种、浇灌、镰割、打场、晾晒等等,时间紧、农活重,是过去最忙最累最辛苦的劳动。
在收种庄稼的记忆中,难忘的是母亲的劳累。集中种收庄稼时,我们都能帮一些忙,而常年的浇地、除草之类大部分的劳动,几乎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那时我们还得上学,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人伺弄好几亩地,总是每天老早就出门干活,太阳老高了再回来做饭吃饭。下午四五点钟再去下地干活,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天就黑了。
记得刚分地时,看我家劳动力少,有些劳动力多的人家就想看我家笑话,说:“等着吧,看他家把地种成啥样,能收够吃的不?”结果,靠着母亲一人的不停劳作,我家的收成几乎没输那些劳力多的人家,那些曾说闲话的人也就闭上了嘴。
今天的农业种植,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耕耙种收全是机械,撒药除草是无人机。农村人几乎没有劳动量,真的太幸福了。而回望旧时的农村人,一年四季的劳累无法描述。一个繁忙的收种季节过后,人会脱一层皮,几乎累个半死。
忘不了旧时农人顶着烈日躬耕劳作的情景,忘不了他们挥汗如雨种收庄稼的情形,收地瓜、种麦子,掰玉米、拾棉花,刨花生、扒土豆的劳累,会永久留在农人的记忆里,而艰辛带来的是数不清的收获和欢喜。■苗青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