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9日
第01版:

水乡旧城里的“诗与远方”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王粲

通讯员 李宏业 张子洋 张成娥

“宋代官窑的瓷花瓶,清代的笔筒,还有红彩釉狮花瓶、纹银制钱、首饰、妆盒,这些老物件就像活过来一样,把历史摊开在我眼前!”在鱼台县王庙镇旧城里村旧城文化博物馆,看着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游客王腾不禁发出感叹。

鱼台旧城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19年,馆藏商周至民国文物960余件,涵盖陶瓷器、铜器、石碑等多个类别,全部是由旧城海子水底打捞而来。旧城海子曾是繁华的方与县城,后因洪水袭来,部分城邑沉入水底,形成了淡水湖旧城海子。馆内3个展厅通过丰富的图文史料与实物展品,深度揭秘旧城海子遗址的“前世今生”。

除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外,旧城海子更多的精彩还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艾绿嘟嘟鱼花园之中。

走进艾绿嘟嘟鱼花园景区,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帐篷在绿草繁花间错落分布,宛如童话里的梦幻小屋。不远处,一对新人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奔跑、回头、拥抱,在美景的衬托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婚纱照拍摄完成。景区将旅游与婚庆服务有机结合,丰富了年轻消费者的选择,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推出户外婚礼项目以来,景区接待游客量持续攀升。进入夏季,景区也迎来了户外婚礼的高峰期,我们会开拓更多独具特色的婚礼场景,融入更多创意元素,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新人多样化需求。”景区负责人马俊峰介绍。

依托旧城里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王庙镇以“千年传承·花海渔乡”为主题,精心打造了艾绿嘟嘟鱼花园,景区规划水上观光区、科普展示区、生态游乐区和生产展示区等四大主题片区,不仅有水下观赏栈道、水森花海、漫花堤等景观,还设置了鱼乡文博馆等人文项目,更有水趣园、游乐天地、锦鲤花圃等特色游玩区,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尽情享受现代生态旅游的乐趣。如今,该景区已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年收入超过14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一汪碧水,承载着旧城里村的生态底色与发展希望。

“我之前总担心改造会降低水质。谁料想,改造后的池塘水质更好了,养殖产量也大幅提高,从原来的亩产2000斤增加到了现在的3500斤。”养殖户刘召胜说。近年来,通过对旧城海子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过去的淡水湖变成了美丽的鱼塘。刘召胜的鱼塘便在其中,水质的显著改善,让他之前的担忧烟消云散。

这份改变得益于“三池两坝”尾水处理系统,它有效降解了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推动绿色养殖健康发展。目前,旧城海子生态池塘年产鱼类8000余吨,收益达5600万元,同时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商,实现了村集体收入、户均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如今,这里的水产养殖品类丰富多元,既有草鱼、鲫鱼、鲤鱼、鲢鱼、鳙鱼等常规鱼类“坐镇”,也有甲鱼、龙虾、河蟹、泥鳅、黄颡鱼等特色水产品“当家”。凭借可观的产量与多元的品类,旧城海子水产养殖业已然成为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核心产业,撑起乡村振兴的“经济大梁”。

文旅产业不仅盘活了乡村资源,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借助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旧城里村村民从事起了养殖、旅游服务等工作,办起了运输队、建起了码头、开起了鱼病防治医院等,沿村路边有15家商店、机械修配等门市部,村民收入来源不断拓展。

除此之外,当地还充分利用渔业特色,引导和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家乐;根据稻草多、蒲草多的实际,引导村民发展草编行业;借助草多、水多的现实条件,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旧城里村呈现出家家有项目、户户见收益的可喜景象。

村民生活富裕,旧城里村的环境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村里累计完成1.5万平方米道路硬化工程,新增2000平方米绿地,村庄绿化覆盖率攀升至27.76%。“环境美了,人气旺了,咱村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民王宽宽难掩自豪。如今的旧城里村,正以生态宜居的新面貌,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2025-06-2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6673.html 1 水乡旧城里的“诗与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