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第01版: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系列评论之三

■本报评论员

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设置了“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分议题,将就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处和互鉴,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进行交流和探讨,给出观察、思考和期望。

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无论哪种文明,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在礼仪之邦、孔孟之乡孕育出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的“仁爱民本”“义利之辨”“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思想可谓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更为齐鲁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质料。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加需要我们从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以此来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探索治世之良方。本届论坛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聚焦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必将进一步凝聚精神共识,增进理解信任,奏响人类文明对话新的乐章。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挖掘儒家思想的丰富滋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阐发出新内涵、新价值,使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要勇于改革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积极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兴”起来,更好服务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要更高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高质量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面向世界讲好孔子故事、济宁故事,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让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各种文明在相遇相知、互学互鉴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2025-07-07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系列评论之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7299.html 1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