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于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济宁国投工会始终坚持“成就客户、造福员工、回报社会”的企业宗旨,将“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抓手,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务实举措,切实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职工群众。
以“清单化”管理覆盖职工需求。职工的“需求清单”,就是工会的“履职清单”。济宁国投工会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职工代表提案、“我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征集等渠道,广泛征集、系统梳理涵盖职工素质提升、职工子女教育、困难帮扶、心理健康服务、劳模职工疗休养、文体生活提质等6大类意见建议。近年来,共确定有效建议230余件。从职工最关心的“急难愁盼”入手,建立“需求征集—分类研判—资源对接—效果反馈”闭环机制,让每一件实事都“有迹可循、有源可溯”,以“清单化”管理推动“实事”落地。
以“普惠性”服务延伸关怀半径。济宁国投工会以“普惠性服务”为抓手,构建“基础保障+特色关怀”的服务体系。针对职工反映集中的子女暑期看护难题,工会提前调研需求,2025年暑期专门开办托管班,为35名职工子女提供课业辅导、兴趣拓展服务;针对职工家属看病就医、养老问题,工会主动协调医疗资源,推动职工家属与职工共享优惠政策、绿色就医通道;针对职工上班停车难点,合理规划停车位及电车充电桩,提升职工“最后一公里”幸福感;针对职工反映的用餐问题,对国投大厦职工餐厅实施月度考核机制,督导从菜品丰富度到卫生标准全面升级,用心保障职工“舌尖上的安全”;针对职工心理健康需求,联合市总工会及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定制压力管理、家庭关系等主题讲座,覆盖400余人次;针对困难职工帮扶,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全年开展大病救助、帮扶送教育等精准帮扶10余次;常态化推进“四季服务”品牌,从“夏送清凉”到“冬送温暖”,从“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补贴到“青年联谊”活动,让服务更贴职工心、更暖职工情。普惠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按需滴灌”,济宁国投工会用“精准”二字,让每一份关怀都“直抵人心”。
以“平台化”赋能激活增长动能。济宁国投工会将“办实事”与“促发展”深度融合,为职工搭建“技能提升、荣誉激励、价值实现”三大平台,助力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唱主角、展风采”。以“竞赛平台”激发技能活力,围绕公司“四强两优”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我是状元”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近年来,累计培养14名技术能手获评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以“荣誉平台”激励争先创优内生动力,每年召开青年职工、劳模代表座谈会,积极推选省市劳动模范及五一劳动奖章,让“对标先进、实干争先”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共识。近年来累计组织200余名劳模及一线职工赴长沙、青岛、烟台等地享受“身心充电”服务。2025年,济宁国投成功获评“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1名职工获“济宁工匠”荣誉称号。以“文化平台”赋能丰富精神家园。2025年,以“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为载体,在国投大厦规划建设涵盖体育锻炼、职工书屋、妈妈小屋、心灵驿站等功能分区丰富多元化的职工之家,为职工提供运动健身、心理减压、文艺排练、休闲放松等更多科学高品质服务。近年来,公司紧扣重要节日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健步走、书画摄影展、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300余场,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工会“娘家人”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从“清单化”管理到“普惠性”服务再到“平台化”赋能,济宁国投工会用“三力齐发”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的职工服务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