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7日
第03版:

探索文化“两创”的邹城实践研究

■吴旭晗

邹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扛牢文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文化底蕴厚重、资源禀赋独特的优势,精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这篇大文章,让传统文化在邹鲁大地“活”起来。

加强研究阐发,筑牢文化“两创”理论根基。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透、讲清楚作为文化“两创”的基础性工程。深挖孟子思想:实施“儒学大家”计划,引进培育儒学研究高端人才;录制《四书解读》系列节目,主持和完成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100余项,在《人民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500余篇;推出《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全编》等研究成果。推动社会传播:创作大型专题片《天下邹鲁》,获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专项资金扶持;推出《观鱼》《匡衡拒刻》《流苏雪》等优秀文艺作品,大型剧目《礼门义路》依托保利院线在全国巡演10余场,吸引20万余人来邹城体验礼乐文化;常态化开设孟子大讲堂、孟母大讲堂等公益讲座,在全社会形成弘扬孟子思想、传承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深化交流互鉴:积极开展高端学术研讨和对外交流活动,连续18年举办母亲文化节,以执着坚韧的精神大力弘扬母教文化,拓展了孟子思想、儒家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坚持全面覆盖,推动文化“两创”融入生活。积极运用创新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突出特色示范:打造“孟子故里 乐民家园”37个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涌现“大美鑫琦·孝善后八”“管得宽 睦邻里”等特色品牌,进一步推进和睦家庭与和谐邻里建设。助力基层治理:汲取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思想精华,培育“儒润邹城365·善立方”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将儒家“和为贵”“民本”思想融入社会治理,把“礼之用,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内化到矛盾调解过程中,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坚持文化惠民:推动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孟子乡音·村歌嘹亮”计划,广泛开展采摘季、音乐节、“村BA”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激活文旅融合,释放文化“两创”发展活力。积极顺应“文化+”“旅游+”发展新趋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破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快“两孟”、峄山等项目建设,邹城4A、3A级景区达到18处;一体推进伏羲文化产业园、福特纵横越野公园、绿鑫春运动休闲等项目建设,培育新场景、新业态,形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邹城模式”。打响旅游品牌: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整合文旅、文艺、民俗等资源,推出“黄河大集·‘邹’进万家”品牌;开发10条研学游线路,持续丰富“孟子修学游”文化内涵;深入推进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驿站和各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季节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增强“邹东深呼吸”旅游体验。打造“邹鲁尚品”:积极融入“山东手造”标准体系,建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建立信息目录库和手造人才专业队伍,整理手造资源基础信息库入库资源60项,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50人;推动“手造+非遗+文创”融合发展,以山东手造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 本文系2024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课题“传承儒家基因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24XTN102)

2025-08-1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139.html 1 探索文化“两创”的邹城实践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