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第03版:

纯洁的海之花

杨广虎

我从小向往大海,那里有诗意和梦想,有无穷无尽的未知和奥秘。

大约十几年前,古都西安开通直达日照看海的旅游专列,我立即买票去避暑。从炎热的关中平原,到清凉的东方海滨,度过了一个清爽美好的夏天。

日照,日照,“日出初光先照”,这里就是太阳最早照耀的海滨之地。“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日照不仅是海上观日出的好地方,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太阳文化、海洋文化、东夷文化和莒文化发祥地,也是龙山文化、陶文化、渔文化、酒文化等发源地之一。

我从黄土大地来到大海之滨,就为圆一个秦人的“出海”梦想。

一大早,我就起床奔赴大海,去看日出。日照,展现出了它最纯粹的自然海岸线,沙细如金、滩阔绵长,60公里的海岸线宛如金色丝带,沙质细腻到光脚踩上去如踏云朵。蓝天、白云、大海,一切都静悄悄的,人们也很安静,等待着一场奇迹的发生。

当东方第一缕阳光划破天际,火红的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照耀大海,天海相融,色彩绚丽,光芒万丈。人们惊叫着拍照,我也见证了神圣而美好时刻。坐在沙滩上,独守宁静,涛声阵阵,浪花朵朵。

大海似乎还没有睡醒,轻柔的海风带着独有的海腥味拂面而来,空气异常清新。我在用心倾听大海的呼唤,沉醉于海的包容和睿智。海浪一排一排席卷而来,或似千堆雪,或似梨花开。我静静地打量着,浪花用大海深处的力量,完成着一次次纯美的盛开,如昙花一现。

浪花,时而像奔腾的野马,呼啸着冲向岸边;时而像轻盈的羽毛,悠悠地飘落在沙滩。她在歌唱,在尽情地舞蹈。在那冲腾的浪花缓缓而落之中,我走进大海,让浪花轻轻拍打我的每一寸肌肤。

浪花开,汹涌澎湃,激情四射,仿佛打开了日照的人文历史、日照的自然禀赋、日照的淳朴生活、日照的现代美好……一切,一切,扑面而来。

我看到了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硬如瓷”而闻名的日照黑陶,看到了“鲁莒会盟”“毋忘在莒”的典故正穿越时空呈现在眼前……

我看到了红日东升,霞光尽染之下的海岸线、灯塔广场、彩虹阶梯、海边秋千、椰树和晴天歌词墙,以及网红拍照圣地,那些浪漫动人的地方。

我看到了以出海捕捞和海产品养殖为生的渔村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了人和海洋的和谐,以及徐徐打开的“强港、兴产、活城”现代城市画卷。

看到了刘勰,看到了苏轼……

浪花淘尽,千古人物。我从秦地而来,在日照感受古老传统和现代智能相互交融的文明与发展,感受自然生态和当地人的美好生活。

浪花的每一次涌动,都在诉说着海的故事;风的每一次吹起,都在唱响海的歌声。浪花昂首挺胸飞向蓝天,她要自由飞翔,礼赞光明和希望;而大海以更包容的襟怀,迎接着她的起起落落,紧紧地拥她入怀,抚慰她沧桑的灵魂。

浪花开,浪花开,有梦就有希望,绽放就有成长。

我就是海上那一片浪花,轻轻拍打着大海的心房。生命的起起伏伏,不改搏击当空的本色。

我在华山上看过日出,云海翻滚,气势磅礴。我在日照看了日出,看到真正的大海,雄奇瑰丽,美轮美奂。

当然了,日照有很多小吃。好客、实诚的日照人,总想拿出他们最好的美味招待远方的客人。海鲜不用说了,日照海鲜,鲜到浪花都想插队。来日照的人们,都准备着两个胃,想要把大海都吃进胃里。莒县羊汤、海沙子面、鲅鱼水饺、炸高眼鱼、文蛤蒸蛋、老醋蜇头、日照煎饼、京冬菜等等,各有特色,让人垂涎欲滴。

我自西北秦地来,习惯咥面,肯定要品尝一下日照的海沙子面。海沙子,学名:兰蛤,是一种极小的贝,它盛产于日照涛雒和两城河流的入海口,均为野生。每年五至十月才可打捞,此时最为肥美,奇怪的是其他季节均不见踪影。

早年间渔民赶海归来,卖掉大货换粮食,留下不值钱的海沙子煮面,花几个小时淘净海沙子,讲究一洗,二淘,三煮,四滤,最后获得一锅有滋有味的好汤。海沙子面的做法很简单,手擀面,滤过的汤汁煮熟,下面,熟了讲究撒点韭菜段,简单调味,不用加盐。出锅汤色金黄,汤汁鲜美,面条筋道,耐人寻味。

从这海沙子面上就能看出,日照饮食是南北融合,富有地方特色。既有北方手擀面的筋道,也有南方海沙子的鲜味,让爱咥干面、迎面的西北汉子,也体验了海味的鲜美、面条的柔情。

日出初光先照,人间皆是浪漫。浪花淘尽了英雄,潮水将褪尽残酷的温柔,到底什么是寂寞,什么是内疚,还是什么都不留?

岁月静好,唯有自知。人生得意须尽欢,有梦你就来日照。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浪花盛开,处处绽放着纯洁的海之花;花开花落,日复一日,花期虽很短,但花期持续不断,姿态万千。听海的声音,在向我诉说,向我窃窃私语,缠绵着彼此的心灵之约。我在涛声里感受大海的呼吸,等待着彼岸的回响,以及生命的往复,青春的活力,生生不息的坚守。

■心飞扬 摄影

2025-09-13 杨广虎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863.html 1 纯洁的海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