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第01版:

唐口麻辣鱼:一锅江湖里的南北相逢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娜

在济宁,唐口的街巷是被一种特殊的香气唤醒的。它不是运河的漕帆余味,也不是田埂上麦浪的清香,是麻与辣在滚油里碰撞出的烟火气,带着川蜀的泼辣,又浸了运河的温润——那是唐口麻辣鱼的味道。

谁也说不清,川菜那股泼辣的劲儿,是何时吹进唐口的。只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四川人辗转来到唐口,一口铁锅、一条鱼,一把花椒,在运河边支起摊子。起初本地人看那红亮的汤色直咂舌,说“这辣能烧心”,却在尝过第一口后,喉间的灼热里竟开出花来。

而能让这朵“花”在济宁水土上扎根盛开的,正是唐口人“南北合璧”的智慧。一锅鱼的讲究,便始于此。选鱼,得是湖里养大的。或许是草鱼,或许是鲤鱼,在网兜里扑腾得正欢,图的就是这一口湖水养出的活泛与细嫩。最妙是那锅汤,川味喜油,唐口人却藏着更贴合本地的巧思:不照搬厚重牛油,而是以本地人钟爱的高汤打底,再按川味法子加花椒、辣椒爆香,让川椒的烈香裹着高汤的醇厚,麻舌的劲道里,藏着北方饮食对“鲜醇”的执着。

这份巧思,全在灶火熊熊间化作真章。只见师傅立于灶前,被岁月磨砺的脸庞映着火光,手中铁勺稳如磐石。热油下锅时,花椒辣椒“嗞啦”一响,香气能勾着半条街的人往店里走。鱼多次出入热汤定型与入味,再入红汤翻滚,每片肉都吸足了汤汁,却还保留着湖鱼特有的鲜香。起锅时,滚烫的红汤“哗”地一声浇在鱼身上,瞬间激出满堂的香。入口是麻辣的霸道,回甘却是湖鱼的清甜。这一口,是川菜的魂,济宁的骨。

有老食客说,吃唐口麻辣鱼,得配两个馍。一个泡进汤里,吸饱了麻香辣意,咬下去烫得直哈气,偏舍不得松口;一个就着鱼肉吃,面香中和了辣劲, 让滋味变得圆润。这吃法,像极了济宁人的气度:既能接纳南来北往的火热,又能守住自己那份醇厚的本味。

如今,唐口麻辣鱼的香气,早已弥漫成济宁人共同的味觉记忆。它不再只是唐口镇的招牌,而是融入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日常,从运河边的老灶,一直流淌到新城区的餐桌上。有老师傅守着三十年的炉火,济宁话说得醇厚,聊起川椒的门道却精深。他总念叨:“咱这鱼,得是‘辣得通透,鲜得念家’。”这滚烫的滋味里,一半是江湖闯荡的火热,一半是安身立命的妥帖——就像运河水,既载着远方的船来,也守着故土的人归;济宁人的胃,就这样,把一份千里之外的泼辣,酿成了自己的家常。

暮色浓了,店里的灯亮起来,映着每一张被热气熏得微红、又笑意盈盈的脸。忽然懂得,所谓美食的迁徙,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就像这唐口麻辣鱼,四川的“辣”落在济宁的水土里,长出新的滋味,恰如那些南来北往的人,在济宁扎下根,把日子,过成了故乡。

2025-10-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4321.html 1 唐口麻辣鱼:一锅江湖里的南北相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