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8日
第03版:

说“窍”

■丰家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看成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学习应该与深度思考有机联系起来。学习是成事之基、立身之本,不学习不行,不积累、不提高、不进步,基础不牢,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不思考更不行,没有思考便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与西方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异曲同工。

孔子的这句名言在强调学思结合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学习要有量的积累,这是提升自己知识底蕴的基础。思考就是从中寻找规律,实现质的飞跃。这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窍”。

“窍”,在汉语辞典里的意思是比喻事情的关键。人们常说“开窍”就是指心里“明白了”,思维通畅了,即看透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与之相反的一个词叫“一窍不通”,就是形容那些愚笨且没有领悟能力的糊涂人。同一本书,有的人读了,很快就能触类旁通,领悟到所表达的主题,而有的人则是“水过地皮湿”,不求甚解,读了若干遍仍然不明白其中的奥义,就像一团乱麻,找不到解扣的地方。

我们通常所讲的“学思践悟”,实际上是一个人螺旋式成长提升的过程,这里面也蕴含着“开窍”的道理。“学”,就是学习知识,就是吸收,如同电池充电,这是量的积累。“思”,就是不断思考,就是总结,寻找规律。“思”字下面是个“心”字,要用“心”思考才能有所收获。“践”,就是敢于实践,实际做事。学习思考的最终目的是做事。曾国藩曾多次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这句话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悟”,就是觉醒跳出,升华认知,这是质的飞跃。通过跳出和升华思考,才能“一览众山小”,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也暗合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系统来看,学思践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闭环过程。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讲的人生三种境界:经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愁闷,再加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求,而后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突然就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终至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形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坦然。这样的闭环过程,也就是知晓“是何”,参透“为何”,明确“如何”,应对“任何”的环环相扣,有力的推动着人生发展进步,不断向上向前。

成功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就是量与质交替增长的过程。蕴藏多年的经验积淀,在这个“开窍”时候就进入到了天宽地阔、妙不可言的境界。这个时候的人生,宛如进入到了新的天地,找到焕然一新的感觉。过去的看似平平常常、独立存在且无用的东西,现在合纵连横,组合成了有价值的资源要素。原来工作学习时的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现在成为上下贯通,左右相融,浑然一体的知识能力体系,很快就能理出头绪,找准窍门,做起来就很容易顺风顺水,得心应手,仿佛妙手天成。

这便是“窍”的精妙之处吧!

(作者系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2022-05-1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0262.html 1 说“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