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建设充满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各地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自5月份被确定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全省首批创建城市以来,我市狠抓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任务落实,构建“指标体系、十大行动、政策集成、示范创建”四项台账式工作机制,开展“多彩青春”系列活动营造城市青春氛围,通过“4+1”工作模式,全面推动创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并对青年提出一系列殷殷期望、谆谆重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6月27日印发的《济宁市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不断形成“济宁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济宁发展更有为”的良性互动,聚力打造富有“青年活力、青创动力、青才引力、青春魅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坚持青年优先发展原则,着力优先解决影响青年健康成长、分散青年干事精力的“急难愁盼”问题,针对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的十项内容,结合济宁工作实际,确定了实施就业促进、“双创”助力、住房保障、子女关爱、文化提升、健康守护、消费扩容、生活提质、安全护航、社会融入等服务青年发展的“十大行动”,并明确了各大行动具体工作措施和责任部门。
创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涉及面广、融合度强,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工作。据了解,我市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中,建立“红黄蓝”三色管理台账,梳理52条指标基础数据及省内位次,对红色落后指标进行重点督办提升,抓创建指标体系建设。建立“十大行动”细化分解台账,确定两年创建目标,工作措施分解至季度,逐一明确分管负责人、牵头科室及具体责任人,按月调度进展情况,确保任务落地生效,抓重点创建任务推进。建立“惠青政策”服务保障体系,制定促进青年发展政策36条,形成服务青年政策清单,抓服务青年政策要素集成。建立“青春地标”团属阵地台账,打造多点定位、特点鲜明、亮点突出的城市青春地标,服务青年城市生活需求,抓示范项目建设。同时,举办“青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营造城市青春氛围。
青年是城市的未来。通过关心支持青年发展,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积蓄城市发展后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总的来说,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应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换言之,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让青年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实现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动惠及青年政策措施出台落地,加强青春时尚城市建设,满足青年品质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对青年的友好度,为广大青年人才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广阔舞台,吸引更多青年扎根济宁、建设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