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也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根本密码。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以扎实成效践行为民初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民本思想历经数千年社会历史的孕育、发展和完善,已经深深融入民族血脉之中,成为人民至上的源头活水。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萌发于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伴随着诸子百家的兴起和百家争鸣,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并在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孟子“民贵君轻”,再到荀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及至李世民“国以民为本”等等,都体现了重民心、惜民力、富民产的治国理念。纵观中国历史,为政者只有亲民为民,国家才能兴盛。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一系列执政理念,实现了以民为本、人民至上思想新飞跃、新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民对于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高度,并写进党章。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对人民最深的爱化为最重的誓言、最硬的举措,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华民族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书写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每个生命都得到全力呵护,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
坚持人民至上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无数革命先烈和时代楷模用生命诠释了党的宗旨。彭湃、夏明翰、赵世炎等先烈都家境殷实、衣食无忧,但是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毅然投身革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沙殚精竭虑,死了也要埋在沙堆上;孔繁森两次援藏,一腔热血洒高原;黄文秀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用生命谱写了脱贫攻坚的“青春之歌”。榜样就是旗帜!新征程上,每名共产党员都应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像“胡杨”般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真正做到“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要多说“土话”“实话”,脚沾“泥土香”,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里,嘘寒问暖、排忧解难、理顺情绪,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要强化目标导向、实践导向、效果导向,把群众“表情包”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真正把工作做在群众的心坎上,更好地团结群众、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嘉祥县干部政德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