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第03版:

关注“一老一小” 促进高品质民生

■华峰

近日,全国“一老一小”现场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会议既是经验交流会,也是工作推进会。我市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力打响济宁“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特色服务品牌,构筑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囯之大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既是影响人口质量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点难点。“一老一小”问题,已成为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老人和孩子是社会最柔弱的群体,人人都应成为关爱他们的主力军。进一步说,对他们的关爱和照顾,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涉及每个人福祉利益的社会性问题,是让全社会轻装上阵的兜底性民生问题。以长远的发展眼光看,现在善待老人孩子,就是善待未来的我们自己。

关爱“一老一小”是篇大文章,既要政府积极处理,也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带着感情、带着温度,从一份关怀,一分鼓励,一份问候,一份暖意的传递开始,为老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持续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还是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托育紧缺人才培养,抑或构建经济激励、优质服务等多维支持措施等等,相关部门需要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改革精神和办法破解“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全市老人孩子撑起“幸福伞”。保障好“一老一小”,其实就是解放中青年劳动力,进而促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可以说,这与做好经济工作不无关系。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积极探索“一老一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是群众关心的大事。站在生命周期两端,儿童和老人是社会最柔软亦最脆弱的群体,让他们得到更多呵护,是共同富裕最温暖的底色。“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都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人提高幸福感,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活得更有质量,子女义不容辞。像他们陪伴我们小时候一样陪伴他们,从日常点滴做起,把温暖持续传递给父母。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要把每一份关注落到实处,尤其关注失独、失能、残疾、独居老人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童由于成熟度和能力偏弱等原因,成长面临更多风险。特别对于那些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心关爱他们、助其成长成才,既是织密民生保障网的重要一环,更是全社会需要肩负的责任。我们要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一项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坚持高点定位、顶格推动,构建市县一体推进格局;创新打法、先行先试,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强化配套、广揽人才,打造最优发展环境,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一老一小”群体的笑容更加灿烂。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有适应老人步履蹒跚的慢节奏,亦有蹲下身子,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友好。如此,普通民众才能从柴米油盐间触摸到看得见的美好。

2023-05-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35315.html 1 关注“一老一小” 促进高品质民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