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许明峰)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紧紧围绕“护校安园”和“利剑护蕾”专项行动要求,聚焦关键环节,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建设,确保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聚焦“勤”字抓监管,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市公安局把校园安全工作纳入2023年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冬春季严打整治“百日行动”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检查。主动联合市教育局深入校园实地督导新学期安保工作,与市教育局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检查,督促压实部门管理责任和校长、园长安全主体责任。1至6月份,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开展联合检查34次,检查学校715家次,督导中小学、幼儿园增配更换盾牌、警叉、警棍、灭火器等“八大件”防卫器械370余套。指导各地对332所中小学幼儿园大门口及周边路口等重点部位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访客识别等感知设备进行布点、更新、维护,建立重点人员人脸数据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全市专职保安员配备、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护学岗”设置“4个100%”常态长效。
聚焦“严”字强整治,确保环境优化到位。严格规范校园周边社会秩序。各地会同教育、文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常态化联合执法,加大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网吧、游戏厅、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行业场所的清理整治。严密校园及周边巡逻防控。强力推进“护学岗”建设,大力推行“派出所和交警巡警联勤、学校和保安联防、家长和学生联动”的护校模式,建立 “警校家”三位一体护学体系。调整设置护学岗1156个,治安岗亭350个,每天落实街面警力1900余人次。1至6月份,各地护学岗现场处置报警求助72起,及时制止化解矛盾纠纷苗头27起,服务师生做好人好事130余人次。严防交通安全隐患。严把校车准入关,不符合标准的校车一律不予办理注册登记,不符合条件的驾驶人一律不予许可。
聚焦“广”字搞宣教,确保源头防范到位。“法治副校长”派驻广。全市选聘民警897人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采取以案说法、实操演练、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交通事故等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为学生上好“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和“主题班会”。社区民警普法广。组织全市1476名社区民警走进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安全防范、反电诈、禁毒等主题讲堂,通过宣讲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师生安全防护意识。互动宣传参与广。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提供在线普法、答疑释惑互动服务,实现“键对键”法制教育。定期组织校园安全防范应急演练,有效提高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2023年以来举办法治宣传讲座195场,少年警校活动61场,发放宣传材料11.3万余份,警务自媒体推送1145条,开展应急演练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