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童
“时维盛夏,万物竞秀。”在这样一个火热的季节里,暑期旅游热潮也悄然来临。值此时节,孔子故里又一次迎来了八方宾朋,7月18日至19日,2023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在尼山脚下如期举行,来自文化旅游、研学旅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研学旅行发展大计,共话文旅融合发展未来。
济宁不仅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孔孟之乡”,还是融南汇北、物华天宝的“运河之都”,更是千年文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走近孔子 研学圣地”。在尼山圣境,“手读《论语》”温故知新;在孔子研究院,亲手制作一本线装书;在孟府,体验射箭投壶;在南阳古镇,感受千年古镇的繁华;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坐一叶轻舟,感受运河昔日的繁华……在这里圣地与圣人神会,文化与文脉交融,水乡与水韵共生。
“本次大会办得非常成功,也非常棒。大家知道中国研学旅行其实就起源于孔子2000多年前率弟子周游列国,一路游学,一路讲学,这就是中国研学旅行的雏形。济宁不仅有万世师表孔子,更有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未来也将打造以研学为目的的旅游胜地,把更多优质资源推广到全国,让全国广大青少年能够从中受益。”研学旅行(省/市)协会联席会议理事长贾永炜说道。
“在济宁举行的这一次大会,给我们吹响了一个非常好的号角,同时也给我们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多思考。第一个就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第二个是文化旅游和教育的融合。济宁拥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研学资源,例如像运河文化、儒家文化,以及微山湖的红色文化等,如何把这些研学资源转化成研学课程和研学产品,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数字研学旅行发展中心专委会主任邓德智说道。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时代价值,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用研学旅游讲好文化故事,培育研学旅行产业集群,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全国研学旅游发展高地,有效提升了济宁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
“整个活动的策划,济宁做得非常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后,我们在做研学旅行项目的时候也会多向济宁学习和交流。”黑龙江省研学实践教育协会王正鹤说道。来自河南省研学旅行协会的徐建朝说:“本身孔老夫子就是研学第一人,现在又把这个大会放到济宁,主题好、文化也好,很契合这次大会的主题,来到济宁觉得不虚此行。”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我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扛牢使命担当,深入挖掘儒家文化时代价值,创新推出了9大精品旅游线路,配套形成了40余种研学体验课程,为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道路,为新时代济宁文化旅游创新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陈国忠说:“打造和形成具有山东特色、济宁优势的研学旅行模式,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高地的建设,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形成济宁特色。还要以研学为主要路径,加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打造济宁特色的‘两创’模式。同时,要更加突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彰旅,更好地形成中国新时代旅游产品建设和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这三个模式叠加在一起,也必将形成济宁研学实践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