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3日
第03版:

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头号工程”

刘太福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我市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档次。这一消息令人振奋鼓舞,这是我市近年来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持续擦亮“好客儒乡·宜商济宁”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的必然结果和最好回报。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聚散、经营主体的兴衰、发展动能的强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市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领域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争创省级以上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打造“好客儒乡·宜商济宁”品牌,努力做到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服务各类企业再加力。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市聚焦建章立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创新实践,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打造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的政策环境。聚焦激发活力,推行“快入快营”,优化升级“惠企通”服务平台,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聚焦流程优化,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化创新试点,打造高效便捷、智慧温暖的政务环境。聚焦要素保障,深化项目审批要素改革,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创新科技要素支撑,打造集约便利、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聚焦监管协同,开展“宜企同行”专项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不罚轻罚”机制,打造公平审慎、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聚焦诚信守信,深入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开展相关活动,打造公正高效、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也让济宁成为国内外企业家心向往之的发展高地、竞相登陆的投资热土。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惟久久为功者进,惟持续发力者强,惟奋勇搏击者胜。全市上下要不骄不躁,进一步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意识,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争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要持续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推进机关运转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建设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通管”。要持续开展好“无证明城市”建设,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要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重要标尺,打造政务服务“非常满意”品牌强化反垄断,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大力推进质量品牌标准化和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谱写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篇章。

2023-07-23 刘太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1213.html 1 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头号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