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张澍在其《姓氏寻源》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世界上天地万物都有根源,寻根是人类的天性。
姓氏寻根,是人性寻根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中华万姓,追根溯源都出于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之人道,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之根。
据史书记载,姓氏文化起源于伏羲。说到伏羲不能不说济宁市微山县与伏羲的渊源,汶泗流域是太昊伏羲氏族的重要发祥地,从泗水古雷泽的华胥故里、邹城峄山女娲补天的传说,到远古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两城伏羲庙……无一不在向世人昭示: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的发祥圣地。
为纪念祖先功德,伏羲后人在微山县两城筑陵、建庙。微山伏羲陵庙,是有文字记载全国最早的一座伏羲庙,也是现存最早的北宋伏羲祭祀建筑,并且是唯一一座陵上建庙、陵庙合一的庙宇建筑。
伏羲即太昊或称黄熊氏,风姓,又名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书称伏牺,亦有青帝、东方上帝之称,三皇之一,华夏人文始祖,百王之先,人首蛇身。母亲华胥氏,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
在春秋时期,有任、宿、须、句、颛、臾都是伏羲之后。伏羲主要的功绩是在泰山封禅时,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观察白龟贝壳而创造了太极八卦图。模仿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教百姓养驯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创造了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发明陶埙、琴瑟等,将音乐带进人们的生活。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人类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洪荒时期和母系氏族社会,迄今大约8000—6000年之间,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先祖伏羲氏正是处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古书说“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这位先圣就是伏羲氏。
在伏羲氏之前,“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原始人捕猎鸟兽,连毛带血就吃,无猎获就只能挨饿;男女无别,穴居群婚;结绳记事,极其愚昧。
大约在8000年前,先人们在淮河流域已经开始了从事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以及渔猎和采集,同时出现了使用单个符号记事和在陶器上刻画的汉字雏形。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部落也开始先后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这就是古书上多次提到的伏羲氏时代。
伏羲氏,为直系后裔建立4个方国,为任、宿、须句、颛臾四国,在泰山周围祭祀太昊,成为神守国,虽然力量微小,而因伏羲后裔血统高贵,得以传承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四国后人,就以国名为姓。其中的任姓,源自任国,直到秦朝置县,沿革至今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
姓氏在中国人的进化过程中,伏羲氏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根。改朝换代,年号更迭,中国人姓氏一直延续,从未间断。
“姓”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姓氏形成的方式,有以动物为姓,如龙、凤、牛、马等;以封国封地为姓,如齐、鲁、吴、楚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上官、侯、帅、尉等;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姓“陶”,管仓库的姓“仓”,做买卖的姓“贾”等;以出生地和居住地特征为姓氏,如东郭、西门、杨、柳、李等;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以祖先爵位或谥号为姓,如庄、康、武、恒等;以次第为姓,即家族中兄弟排行或亲属辈分等为姓,如家族叔孙、季孙、第二、第五等;以母系氏族时的部落为姓,其姓多有“女”字部首,如姜、姬、姒等。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中华儿女的共同敬仰。
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炎帝和皇帝是华夏族的代表,共同尊奉的祖先伏羲氏。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后人通过修庙、立碑、造陵、塑像等方式纪念他。
每年4月22日,微山县都要在两城镇举办“中国微山祭拜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人文始祖伏羲氏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体现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我们祭拜太昊伏羲,探讨姓氏文化,就是对民族先祖的认同和缅怀。
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使我们不忘根本、不忘血缘,增强民族认同、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继承传统,弘扬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种晓靖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