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腾 杨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政府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新形态,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政务数据共享作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政务数据价值的关键所在,是政府部门协同合作进行智慧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社会与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手段,是构建国家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基石。政府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好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搭建好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最终实现政务数据高效共享。
健全政务数据共享体制机制。政府在实施政务数据共享的过程中要建立统一完善的组织领导机构,避免事出多头,出现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而影响工作开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的重要作用,在政务数据共享建设的总体架构设计、建设内容、数据归集、应用开发适配、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构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促进政务数据资源共建共享。二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步入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加快政务数据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三是构建完善的政务数据使用信任机制和溯源机制,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数据使用方和共享方在数据使用上达成一致,而且可以对数据的使用和提供过程进行溯源追踪,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边界,构建完善的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提升对政务数据资源的监管力度,从而有效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政务数据共享共建意识。在政务数据共享的认识思维上,政府要引导各部门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全面深入地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在政务数据共享建设过程中应按照多赢互惠、利益结构最优、公平兼顾效率三大原则协调各部门利益,要充分考虑参与共享部门的主体利益需求,利益分配方案要公平且具有弹性,能够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的共享积极性。一是对政务数据共享时成本较大的部门进行相应补偿,对政务数据提供部门超额的工作量与经费支出,要有适当合理的补偿,包括直接补贴、政治激励和拓宽编制等。二是解决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设立利益诉求表达和反馈渠道及时化解利益矛盾,进而推动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升各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意愿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对共享部门的自利倾向进行制约,对共享行为进行规范,促进政务数据的高效共享。
统一政务数据共享技术方案。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技术实施细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推动区域内各级政务系统的建设。一是统一网络运营平台,对各部门建设的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融合,形成技术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保障一体化的政务模式,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解决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存在的技术问题。二是建立完善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构建统一数据标准。由于各部门在数据的录入、存储以及传输过程中格式、类别、安全级别等各有不同,在后期的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中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为此,政府要规范数据资源,统一数据管理标准,确保数据质量,推动部门间政务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三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技术水平。可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安全可靠、灵活扩展、管理方便等特点,构建集中统一的政务数据平台,通过迁移部署实现对政务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和业务应用的协同联动。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开放性、可以追溯等优点,搭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信息协同共享服务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提升政务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政务数据共享所采用的数字技术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完善政务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一是以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为纽带构建政务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隐私安全防护配套机制,制定政务数据安全风险应急预案以及时止损,从政务数据共享的源头、交换和获取三个环节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二是推进现代技术在政务数据共享中的应用,加大国产政务数据防护技术的开发、改进和应用,为政务数据共享建立安全防线。三是建立完善政务数据安全风险感知、预警和监控机制。各部门要能及时发现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实时监控政务数据是否发生篡改、泄露等问题。一旦出现风险信号,各部门能够第一时间动态调整安全保护策略和实施相应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政务数据的受损程度,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共享。(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