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枫桥经验”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极具浙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60年来,“枫桥经验”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成为展示“中国之治”的一张金名片。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书写好每一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好每一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梁,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创新和落实“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本质的特征和根本优势所在。我们要紧抓党建引领主线,聚焦“党建+群众”“党建+服务”“党建+治理”三项工程,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努力形成基层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推动党建向基层治理新领域、新空间不断延伸,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治理效率和服务群众效能。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和灵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和发动群众是坚持“枫桥经验”的本质属性。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整合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必需的各方力量,以多元共治为基本格局。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维度、全领域和各环节,以全过程参与落实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新时代“枫桥经验”处理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主要用于更好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在工作手段上,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协商调解为基本方式,充分发挥法律定分止争作用,注重在法治轨道上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为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做到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群众自治,加强基层自治规范性建设,依法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发挥红色乡贤作用、落实楼道双长制,创设服务项目,丰富群众自治形式;全面依法治理,深入挖掘本土法治资源,推进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公共法律服务点、“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实现全覆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形成崇法守法的行动自觉;加强德治,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营造崇德向善的和谐风尚;坚持数字化创新载体运用,实现治理空间由线下延伸到线上,创新数字治理新技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