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7日
第03版:

百姓故事汇:与英烈穿越时空的对话

本报记者 刘帝恩

在今年5月15日济宁市任城区百姓故事汇宣讲大赛中,小吕剧《有您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荣获一等奖。

这部剧再现了1946年1月初的济宁。敌人凭借济宁城堡固守至天黑,战斗十分激烈。我军一举打败了敌军部队,敌人闻风丧胆,弃城而逃,济宁古城获得解放,回到人民手中。济宁人民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屈斗争,涌现出了大批爱国志士,留下了彪炳史册的英勇事迹,成为济宁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和英烈穿越时空相遇的情节,推动整部剧走向感人至深之处。

编剧姚雪梅在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两年前我在网上刷到过一个短视频,是一个穿越剧,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有意思,就一直想写一个这样的剧本。”在今年清明节前,姚雪梅动笔写下了这个剧本,旨在纪念济宁第一次解放78周年。

穿越的故事,一直是古今中外文学剧本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穿越时空”用物理学的概念解释,就是“从一个空间里,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另外一个时间段不同的空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曾发表过看法,“人类可以打开回到过去的大门和通向未来的捷径。”

穿越的剧本来源已久。在东晋《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就写到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绝不是最早的穿越剧本。在中国古代,沧海桑田与“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故事并不罕见。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有王质烂柯的典故。传说在西晋时有个叫王质的青年,一次上山打柴,来到一个洞口。进入后,只见两个小孩正在下围棋。王质喜欢下棋,被两个小孩的棋艺吸引住了。

两个小孩边下棋边吃大枣,有时也顺手把枣递给王质吃。看完一局后,小孩对王质说:“你该回家了。”王质俯身去拿斧子,想不到斧柯已经烂朽,只剩下铁斧了。

王质回到村里,发现一个人也不认识,向村里人问起自己的父母,才知道已经过去上百年了。与“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相似的,还有南朝刘义庆《幽明录》,记载刘晨、阮肇遇见仙女,半年后回家,人间已过数百年的故事。

来到现代,穿越剧经历了不断创新和发展。《有您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这部剧,就是穿越故事与红色文化和济宁本土文化相结合,这种结合让戏剧以一种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被观众所接受。

烈士墓碑前摆放着花篮,女青年肃立墓前向革命先烈默哀,霎时间,坟茔间散出一团雾气,一位身穿军服的英烈,手臂挽着纱布,从烟雾中走来。此时天幕上迭出济宁太白楼前古城墙炮火连天、山崩地裂的景象。在这团雾气中,女主穿越到1946年的济宁。

女主穿越时空,急忙走到战士跟前,将鲜花送上,又拧开矿泉水瓶盖送给战士。她说:“我是从新中国来的。”在战士们的疑惑下,女主告诉战士们,我们胜利了,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接着姑娘唱出“新中国人人吃得饱穿得暖,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党中央改革开放翻新篇,打造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在故事的最后,主角的唱词描述了济宁飞速发展的壮丽图景——高楼大厦、内环高架、高铁、机场、京杭大运河码头。古老的城市旧貌换新颜,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剧中通过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的音乐,配合视频节奏的变换和图片展示等声、光、电的结合,把党和军队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穿越的形式,把1946年的济宁和如今的济宁联系在了一起。这部剧是对英烈的怀念,是新时代的赞歌,也是献给济宁人民的一份厚礼。

图为小吕剧《有您的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剧照

2024-08-17 本报记者 刘帝恩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865.html 1 百姓故事汇:与英烈穿越时空的对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