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第03版:

以县域为突破口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鲍文丽 张晓彤 侯珍珍

自工业革命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城乡对立是必然的。但他们同时指出,分工局限了劳动者的发展,束缚了劳动者的能力,要“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所谓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更大的视野看城乡关系,“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最具现实可行性和最有内在驱动力,应该立足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性补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推动乡村资源的城乡共享。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以城市为主、乡村为辅,而是将二者放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框架中进行统筹考量。“村庄经营”要将人、财、物、地、技、产、景、文等“三农资源”统筹整合入市,实现村庄价值发现、产业升级、资源共享。同时,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富民乡村产业,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价值链收益主要留给农民。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乡村产业布局,以城区、镇区为主要节点,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吸纳就业能力。统筹配置公共资源,将县城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心,强化对乡镇、村庄的辐射。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支持中心镇立足县域产业分工,做强产业园区,壮大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和带动能力,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联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多维度融合互嵌、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除三治融合以外,打造集智治为一体的“四治融合”的应用场景,基层治理不再分为城和乡两个单元,突破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界限,通过智慧化手段,推进“一站服务解民忧”,推动社会组织驻点就近服务,逐步实现90%以上个人事项可就近办理和县域内无差别化服务。还可以大胆实践“市(区)管社区”的城乡治理机制,不再设乡镇和街道这一级行政机构,实现真正的城乡治理融合发展。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强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要素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彻底消除农民在县城和中心镇落户的隐形门槛,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在县域内建立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资源的机制,打破平均,合理调整教师、医生等编制定额和服务设施布局。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数量较多的乡镇,县级财政也要进行奖补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县城补短板强弱项项目。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 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专项研究成果)

2024-08-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101.html 1 以县域为突破口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