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实验小学 李同安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与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应将立德树人的成效视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前,为实现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深度融合,学校思政教育就要构建以教师—学校—学生三方协同的科学、系统、高效的思政课教育体系,打造成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大舞台,笔者认为学校思政教育可从如下几部分进行探讨与交流。
培育教师成为引领学生发展的三品“大先生”
思政课教师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任,承担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守护意识形态安全、培养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德育人、以德立身的教育理念,树立良好师德风貌,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为此,思政课教师须具备“六要”素质: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助力学校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三全”大舞台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它们共同体现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学校应提供全面的思政教育资源、营造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实施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为学生打造成长的舞台。思政课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关乎当前社会办学的方向和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应迅速落实以下措施: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优化课程体系,确保思政课开设的质量和数量;二是丰富课程内容,规范课程教材,符合时代要求;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四是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五是提升教研能力,深化教研改革,推动思政课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六是有机融合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推进实践育人,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
培养学生成为锤炼自身品行的“三立”大主角
育才必先育人,育人必先育德。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
思政课教学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政治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小学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LXY14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