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陈秀同 张伟凌)近年来,汶上县为解决乡村发展动能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扩面提质工程,构建“组织+产业+人才”共富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以人才引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统筹谋划、整体布局,确保人才“引得来”。聚焦“合伙人”项目需求,精准制定招募计划,通过各类媒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开展信息收集、政策宣传、项目推介,吸引各地人才团队实地考察、合作。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梳理在外创业人才、优秀流动党员等,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注重发挥在外流动党委、“归雁回引”工作站作用,与带富能力较强的220余名在外人才建立常态化联系对接。通过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将产业、土地等资源有力整合,发挥跨村联建党委作用,成立乡村振兴片区共富联盟,吸引“合伙人”企业入驻,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省内外“合伙人”40名,以资金、技术入股参与38个合伙项目,带动群众增收4000万元以上。
完善机制、强化扶持,确保人才“留得住”。在土地流转、引才补贴、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合伙人”政策倾斜,搭建起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覆盖的195个村为重点,探索构建“村集体+合伙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伙人”产业,“合伙人”牵头运营项目业态,权责明晰、利益共享。依托跨村联建党委作用,搭建共富平台、签订跨村联建共富协议,实现村与村之间资源共享、项目共育,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200万元。
政治吸纳、后备培养,确保人才“用得好”。组织村“两委”成员与“合伙人”结成帮扶对子,对热心村级事务、志愿服务群众的返村创业年轻“合伙人”,条件符合且考核结果优秀的,推荐加入党组织,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表现突出的“合伙人”,授予“荣誉村民”称号,优先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任职,充分激发其归属感、认同感。深入推进“村企联建”,打造人才公寓、开辟“绿色通道”,让“合伙人”共享“政策礼包”。通过“合伙人”产业项目或创办企业为广大村民提供各式各样的就业岗位及技能培训,定向培育专业型技能人才、致富带头人,已带动32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