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第03版:

驱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通讯员 岳芮帆 刘齐

微山县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

政策“向绿”而行

工业项目快马加鞭

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坚持“一次办结、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落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要求,打造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次踏勘的“三个一”审批模式。提前介入项目,破解环境制约难题,做到政策传达、责任落实、审批服务“三个到位”。行政审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长缩短75%,高效完成32个报告表项目审批。

精准保障项目落地。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聚焦省市县重点项目,实施重大项目清单制,设立重大项目环评“绿色通道”。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完成79个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省级试点,实现申报、审核、公示、办结、发放“五同步”,累计完成4个“一体化”办理项目,位居全市前列。

提供全方位政策服务。开设环保政务“线上咨询”与“线下专区”,落实服务企业“一对一”联络员制度。通过政务服务窗口、热线电话、线上咨询、现场帮扶等,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指导。在项目申报、受理、技术审查等关键环节,精准切入,“点对点”保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做到“定人、定时、定效”,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典型案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服务微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入选《山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100例》。

监管“向绿”转变

企业治污轻装上阵

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对全县553家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制定《工业企业分级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纳入“红黄蓝绿”分级管控清单并动态更新。对“蓝绿”企业提高非现场执法比例,实现“无事不扰”;对“红黄”企业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助力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动正面清单“扩容增量”,引导企业向“绿色”转变。

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秉持“监督+检查+服务”原则,推行柔性执法,对轻微违法行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减轻企业经济负担与信用风险,彰显有温度的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共免除处罚25万元,减轻处罚2万余元。投资800余万元购置挥发性有机物立体走航监测设施,运用自动监测、用电监管、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方式,累计闭环处理视频巡查整改问题476个,用电预警问题2550个,在线污染物预警问题204个。

开展帮扶提升执法水平。对企业进行全方位“体检”,开展“靶向式”帮扶和“一站式”“定制式”服务。找出企业环境问题,针对性研判解决。对易反弹问题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治理“向绿”提升

工业发展换挡提速

引领绿色改造项目建设。以资金扶持为切入点,帮助企业申请中央、省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推动治污项目提标改造,减轻企业绿色转型压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助力5家铸造企业、1家玻璃企业申报570余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进行改造;获得3900余万元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推进微山岛东部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等项目,南四湖水质连续21年改善,为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拉动绩效分级绿色提标。以铸造、商混、水泥、砖瓦等行业为重点,摸排有提升绩效等级意愿的企业,建立培育清单,实施“一对一”帮扶,制定“一企一策”提升方案。鼓励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治理升级等实现对标升级,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目前已创建B级和引领性企业10家,同比增加4家,位居全市前列。

2025-04-1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143.html 1 驱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