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通讯员 殷浩然
在微山县昭阳街道的菌田中,羊肚菌的丰收景象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昭阳街道依托县农业农村局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通过系统化技术培训和全周期产业帮扶,推动羊肚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参与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当地农户系统掌握了羊肚菌科学种植、菌种配比优化及大棚标准化管理等先进技术,逐步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增收”。借助技术赋能,当地羊肚菌品质和产量显著提升,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此外,羊肚菌种植周期与粮食作物形成“时间差”——11月至次年4月的菌类生产期结束后,可利用夏季空闲地轮作蔬菜、粮食作物,实现“一田多用、四季增收”的高效农业模式,土地综合收益大幅提高。
目前,辖区内羊肚菌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已扩展至20余亩,亩产稳定在1000斤左右。按当前市场行情测算,相较传统种植,每亩收益可增加约2万元,这一转变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业产值,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以前种小麦一年忙到头,收益却有限。现在学了菌种培育、温湿度调控这些技术,效益翻了几番!”西万三村羊肚菌种植大户张明明感慨道。
为巩固羊肚菌产业发展成果,昭阳街道积极对接政策资源,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拓展多元市场渠道,并组织更多农户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县农业农村局进一步深化技术帮扶机制,邀请省市级菌业专家团队深入基地开展精细化指导,破解连作障碍、菌种退化等难题。
如今,一批掌握科学种植、精通管理的“新农人”迅速成长,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将羊肚菌的“小产业”做成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