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杨波 刘楠)近年来,泗水县人社局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找准人才与乡村契合点,持续强化人才引育,全力优化人才服务,构建“乡村振兴合伙人+专家人才+高校人才”联动共促的人才振兴新格局,有力有效推动了各类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推动“合伙人”提档升级,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持续加大推进力度,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管理工作。推行项目定期发布机制,累计发布招募令13期,涉及项目101个。持续扩大招募范围,在全县建立6家市级、7家县级乡村振兴工作站。召开合伙人助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发起成立乡村振兴合伙人联盟倡议,支持各类合伙人通过联盟开展合资合作、资源共享。持续放大合伙效应,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招募各类合伙人299名,落地项目149个,吸纳就业8200人。省委改革办刊发泗水县典型案例,相关调查研究获评全市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推动专家服务提速扩量,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库”。依托平台育人才,指导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开展专家服务活动15场,邀请各类专家56人,提供技术指导17次,年均培养乡村专技人才1000余人。紧扣需求解难题,结合食品加工、甘薯产业等优势项目,成功申报市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2个,邀请省级及以上专家6人,解决实际问题20余个。指导吴建民博士揭榜企业技术难题,荣获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实现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服务乡村添动能,组建12支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邀请涉农高校、部门6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下乡活动,为50余个村庄提供技术服务200余次。
推动“工作站”提质增效,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创立“假期大实践、学期小实践、日常短实践”工作机制,邀请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180余名师生开展社会实践14次,连续10次荣获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推进校地合作常态长效,以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为契机,实现校县联合、站村结对,承办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全国站点交流会,泗水站获评优秀站点,全国仅4家入选。深化校地融合发展,以站为媒,举办乡村公益课等活动152场,设计“虎咬瓜”等文创作品30余份,完成建筑改造方案10余份,为泗水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农文旅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