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通讯员 马宾宾
陶瓷印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传统美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济宁一中,一群青少年正以双手为媒、泥土为介,在陶瓷印社团的实践中探寻文明脉络。自2023年陶瓷印社团成立以来,该社团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美育人的特色路径。
一件陶瓷成品的诞生需经历揉泥、塑形、阴干、素烧、上釉、釉烧等十余道工序,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济宁一中陶瓷印社团以此为教育契机,将匠心精神融入每一寸陶土。作为本学年特色美育项目的压轴之作,济宁一中陶瓷印社团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开展了高阶创作实践。该项目采用360度圆雕立体印纽塑造技法,突破传统单一的印纽造型,通过“泥塑成型—阴干修坯—篆刻装饰—施釉烧制”的完整工艺流程,实现了传统篆刻艺术与立体雕塑的跨界融合。在为期六周的课程中,学生们克服了立体结构塑形易塌、陶泥干裂和釉料收缩等专业难点,最终完成16组独特文化内涵的生肖印纽作品。
据悉,济宁一中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支持美育教师和美育类学生社团发展,将美育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过程。其中,美术教研室已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多种社团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资源不断融合。“学校计划增设‘陶艺塑造课’,降低作品结构塌陷与干裂风险。同时,计划新增‘釉料科学实验课’,系统讲解不同温度下釉彩的呈色规律与收缩率控制技巧,并建立釉料配方数据库。”据济宁一中美术教研室主任张逸群介绍,学校将邀请印社专业老师驻校指导,聚焦题材的地域性表达,如融合汉画像石造型元素等,并将联合印社举办“济宁一中篆刻工作坊”,推动社团成员作品进入济宁文化馆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