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鲁新① 杨静②
济宁市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济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科技创新。济宁传统企业多、职业院校多,多数国企也都有自己的研发部门,职业教育水平比较高。要加强企业自身研发创新与职教人才教育培养相结合,形成产教联盟,推进产学研用、职企融通,以企业所遇现实问题加强合作加深创新研发,开展科研攻关,并将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同时,构建制度体系,培养培育后备人才,实施强基计划和育人工程,形成持续、长效、有活力、有耐力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为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长久动力。
推动产业转型。据统计,济宁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接近70%。推动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需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有效手段。当前,我市正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拓展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传统产业在数字化的驱动下,不仅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激活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体制机制保障。近年来,我市在《惠企政策解读汇编》等各类文件中,出台一些政策、布置一些任务。当前,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能源布局调整,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补齐电力等传统能源利用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特别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推进;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清洁能源发展和消费。同时,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虚拟电厂,发展分布式能源网络。
绿色生态支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治理、提升生态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制度保障,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