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是济宁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深度融合,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点。一是技术创新,大力运用数字技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及艺术化呈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与精神标识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其符合当今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点。二是内容创新,在提炼、改造、创新的基础上,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举手投足中,不断增强济宁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扶持鼓励,打造文化“两创”人才库。一是打造文化“两创”人才库。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充分发挥好驻济高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等专业院所优势,制定与文化“两创”相适应的人才引育规划和配套政策,精准引进名家大师团队、学科带头人才,同时,引进培养一批熟悉市场、专业过硬、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打造济宁文化“两创”人才库。二是设立文化“两创”工作委员会。邀请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定期研究分析国内外文化发展动态,对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和全国一流文化名市建设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为济宁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旅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济宁出台了《济宁市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以文化发展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供给、壮大新业态,增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影响力。结合特色历史文化村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乡村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旅游、智慧农业、非遗展示、特色“手造”等产业发展,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中成为济宁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流互鉴,打造文化传播新高地。一方面是“引进来”,借鉴和引进优秀文化,在文化平等交流中实现自我发展创新,吸引优秀文化企业到济宁投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推动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在大力宣传报道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工作经验、做法、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世界性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介和提升济宁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度、美誉度,扩大尼山节会影响力,搭建“文明互鉴大舞台”,推动文化济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