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梦宇 王亚鲁)近年来,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理念,以整体视角推进智慧交通建设,以构建“一脑、一核、四基、九宿”感知应用体系为基础,积极打造“智慧港航”“云执法”“智慧机场”等示范品牌。日前,在交通运输“云执法”方面再获新突破,在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2025年度公路交通行业法治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济宁市交通运输局组织申报的《山东济宁基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数智执法“云模式”》案例,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评议等环节,从数百个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一直以来,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监管难点、执法痛点、治理堵点和服务盲点等突出问题,坚持向科技要动能,用数智强成效,围绕“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运输、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等执法领域,创新打造数智执法“云模式”。
该模式是集“非现场执法监管、不入企执法检查、不见面行政处罚、一体化指挥调度、跨部门信息共享、高效能便民服务”六大场景为一体的全领域科技执法新模式,实现了执法从“人工检查”向“智能感知”、从“各自为战”向“协同联动”、从“执法为主”向“服务优先”的升级转换,是“科技+法治+服务”深度融合的执法体系。目前,全市跨部门执法联勤联动效率提升85%,实现违法线索“自动推”、行政案件“线上走”、便民服务“云直达”,执法效率提升70%,企业受检频次下降40%,群众跑腿减少90%。领导驾驶舱实现数据可视化分析和预测,增强应急指挥和决策能力,缩短应急处置时间50%。
济宁交通运输“云执法”多次经受大数据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及省市相关部门检验,先后在第三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2024年度、2025年度“数据要素X”大赛及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评选中获得优异成绩,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