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第01版:

耕耘“十四五” 绘就兴农卷

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11月18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实干绘就‘十四五’答卷 凝心续写发展新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介绍“十四五”期间济宁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十四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8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96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00亿斤大关。在全省率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意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4.3万亩。建设“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以及市级万亩引领片、县级千亩引领方,成功培育3个国家制种大县、2家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等一批种业龙头,全市种子年销售量、大豆繁制种量均位居全省首位。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取得新进展。立足资源禀赋,形成了金乡大蒜、兖州粮油、邹城食用菌、泗水甘薯、微山渔湖等11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和金融助力方案,推动食品产业“接一连三”、全产业链发展。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成功创建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及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培育9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农业行业领军企业,整建制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蹚出新路径。2023年以来,立足“东部山、中西平、南部湖、西北滩”的实际,启动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将全市3783个村庄规划为308个片区,做到“一片区一规划、一特色、一模式”。目前,共创建1个国家级、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9个省级齐鲁样板片区,省市级片区数量居全省第一,探索形成了城镇带动、乡村振兴合伙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七种行之有效的片区建设模式。

农村改革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健全县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拓展交易品种。邹城市国家级规范化试点顺利推进。全市14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量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录入国家平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3%,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6%,培育“济时雨”农服品牌企业308家。承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农村改革试点任务相继完成,乡村治理“信用+”、土地承包细碎化治理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新画卷。出台了山东省首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全覆盖、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省、市级和美乡村1830个,涌现出兖州牛楼村、曲阜武家村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

2025-11-2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5788.html 1 耕耘“十四五” 绘就兴农卷 /enpproperty-->